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暑 四十六 (第1/2页)
梁瑞和刘培中也喝了丹液,此时虽然站在殿外,却也和大殿里的百官一样形如木雕,梁书正拼命摇晃他的老子,想把他从幻术当中解救出来。忽然听见大殿里的陈影呼喊护驾,便也随着云骑卫士进了大殿。 才一进门便瞧见赵清雅正被人用刀挟持,大殿的角落里还有一个器宇轩昂的道士自称皇帝。 梁书分明看见窦章就趴在皇帝身边,以他的本领想要格杀刺客简直易如反掌,谁料她竟如死了一般一动不动,料想大概也如梁瑞一般中了暗算。 窦章指望不上,陈兴林又不知所踪。大庆殿里便只剩下陈影和他手下的银甲云骑左右为难。已经有禁军趁着两方对峙悄悄溜走,无论是陈影还是赵烁,显然都无暇在意他们。 倒是粱书忽然发现陈妃身边有个太监正冲自己招手,定睛一瞧竟是江屿!见他一身太监装扮正从自己比手画脚,梁书不由心下一凉——莫非这郎中真被自己言中,叫窦章收进宫里当差了吧? 纵使心中有千言万语,可奈何两人相距甚远不便交谈。他冲江屿做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想等局势明朗之后再去接他,可江屿却仍旧不肯罢休,一边比着口型一边用手指指向头顶。 梁书见他神情急切,便用嘴巴随着江屿的口型变化去揣摩含义。 “小……小心……小心坨……偷?头……头上?小心头上?” 江屿的头上正是大庆殿的主梁,一望可见上面空无一物。梁书指着江屿的头顶拼命摇头,表示自己什么都没看见。 江屿见状以手扶额做无奈状,继而指向梁书头顶的方向,梁书缓缓抬头,却只瞧见自己头顶的方向是一片浓重的阴影。江屿不会无缘无故给自己示警,只怕是那阴影当中潜藏着自己看不见的杀机,梁书的头皮一阵发麻,默默往门外退了两步。 此时的赵烁正负手立于大殿正中,手缕长髯朗声道:“父皇仁宗陛下采纳术士莫问天之言,将朕诞于民间,本该于甘露二十八年回宫绶玺,岂料逆王赵铮竟趁父皇生病其间宫变。更有甚者,他为了早日夺权,竟把父皇软禁在福宁宫里不许太医医治!天理循环因果报应,逆王做梦也想不到,他的天下终于还会回到我的手上。” 赵清雅虽被长刀加颈却依旧冷静,他不与赵烁争论承天之变的对错,反而去为对方分析得失:“仁宗皇帝仙逝多年,你说你是仁宗的血脉,可有证物?” 赵烁默然不语,赵清雅便继续道:“既然你自称仁宗之子,那你就该知道皇室血脉不容有误,如果没有宗正寺的玉碟为凭,即便你真是仁宗所出也无法进入宗庙。就算你杀了我和太子也没有用,你进不得宗庙便无法得到百官臣服,赵家宗室有的是人,随便谁做皇帝都比你名正言顺。本宫可以料想,从你称帝那一日起各地藩王势必起兵讨伐,朝廷的三路大军统帅都是代宗陛下一手提拔,他们也不会为你效忠。你这么做,除了惹得生灵涂炭之外简直再没意义。” 赵清雅的分析合情合理,除非赵烁能杀光满朝文武以及赵家宗室,否则他的篡位便只是痴人说梦。 赵烁闻言点了点头,微笑颔首称赞道:“久闻赵贵妃有经国之才,今日总算是领教了。” 赵烁笑的和善,赵清雅便似漫不经心的补充道:“如果你马上带人离开京城,本宫保证不会有人追杀你们。” 赵烁缓步走在大庆殿里,捋须说道:“你的好意朕心领了,不过朕相信公道自在人心,百官也都是通情达理的人,应该不会有人反对才是。” 赵烁说着随手打了个响指,原本如同木雕泥塑的文武百官纷纷跪倒,向着赵烁口称万岁。 眼见赵清雅神色凄然,赵烁不由纵声大笑:“若是没有别的指教,不如就请贵妃随着赵昀一起去吧,生同眠死同xue,何尝不是一段佳话?” “大胆!”陈影闻言立时大怒,长刀遥遥指向赵烁,却也不敢再到有别的动作。 肩上的长刀似乎又加重了几分。 看看皇帝冰冷的尸体,又看看满殿木然的群臣,认清现实的赵清雅忽然生出一种大势已去的颓然情绪——无论如何她是活不成了。偷偷瞥了一眼远处的幼子,赵清雅忽然笑了:“陛下与我恩重如山,本宫确实应该追随陛下去的,只是在走之前本宫还有些事情必须要做。” 赵烁的脸上笑容和煦,捋须说道:“贵妃高义,有何遗愿尽管开口。” 陈影听出话锋不对,目眦欲裂的吐出一句:“娘娘不可!” 陈影的声音满含悲愤,赵清雅却是不为所动,轻启朱唇缓缓说道:“诛杀逆贼不要管我。” 陈影和赵烁同时一怔,电光火石之间,陈影的长刀已经掷向赵烁。赵清雅自知必死她却瞪大了眼睛目视前方,想在死前看清赵烁的结局,这是她身为母亲所能做的极限。 长刀穿过人群直刺赵烁,却被他用两根手指轻轻夹住,眼见陈影偷袭失败,赵清雅赶忙闭眼等死。只听身后扑通一声,赵清雅忽然觉得肩上一轻,接着便软软倒在了地上。 眼前是一张年轻的面孔,浓稠的鲜血正从他嘴里汩汩而出,眼里的神采逐渐凝滞,象征着一个生命的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