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小暑 三十三 (第2/2页)
眼便认出方怡白手里的东西正是一方玺印。惊疑一声之后,他探手便从孟昶手里拿过了玺印,仔细辨识着印底上的朱红篆文喃喃念道:“承天授命之宝。” 方怡白和孟昶都是一脸的惊讶,想不到梁书竟然认识这么古怪的文字。 方怡白不识古篆,却对玉石雕刻很有研究,早就看出这是一整块的羊脂白玉雕刻成的,上面的螭虎玉纽威风十足,下面的篆文苍劲有力,只是不知这这奉天之宝是个什么东西? 寻常的印章不是官印就是私印,他们捡到的这个总不会是个玉玺吧…… 梁书见他们都是一脸的茫然,便解释道:“这是玉玺,皇帝的玉玺。” 方怡白一猜即中,心里的疑惑却不减反增:“这是本朝的玉玺?皇帝下旨的时候不是都要加盖玉玺的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玉玺丢了?” 梁书把玉玺凑到灯火跟前,一边感受着羊脂白玉润泽的触感一边给他们解释道:“玉玺并不只有一个,皇帝随身携带的玉玺名为‘天子行宝’,平时给王公大臣写私信的时候都会加盖这方玺印。用在明旨上的玉玺名为‘皇帝之宝’,平时放在文德殿里,需要用印的时候会有专人加盖。这块‘承天授命之宝’是应该放在大庆殿里的,只在皇帝即位和祭拜天地的时候才会用到,虽然并不常用,可这方玺印象征的天子的身份,也是所有玉玺之中最重要的一块。” 孟昶虽然聪慧可毕竟年幼,挠着头问道:“难道是皇帝怕它丢了,所以才修了这么大的一座机关用来收藏玉玺的吗?” 梁书摇了摇头,肃容道:“之前曾有传言,说仁宗崩逝之后玉玺便化龙飞升,飞到庆陵给他陪葬去了。我一直以为这是胡扯,如今看来倒很有可能是有人盗走了玉玺。” 他深深吸了口气后,转身面向黑黢黢的阶梯继续说道:“至于它为什么会被藏到这里,只怕就要问问出口的人了。” 关于玉玺,异事录里是这样写的:甘露二十八年七月丙戌,太白昼见经天,帝崩于福宁殿,年五十。有宫人见大庆殿有异光飞射而出,查之,玉玺已不在其位。秋八月,甘露降,有民见黄龙盘桓于庆陵之上。 代宗赵铮自继位之日起便没见过这枚象征着天授皇权的承天之宝。先还以为这枚玉玺是被张寒给带走了,谁能想到,它竟被藏到了佛祖的肚子里面。 木门沉重,梁书费了好大力气才勉强推开一条寸许的缝隙,与此同时,橘色的光亮混合着檀香的味道照了进来。 梵音禅唱戛然而止,外面的人显然已经发现了他们,三人索性一齐用力,在一阵令人牙酸的吱呀声响过之后,沉重的木门终于被完全推开,梁书用力过猛,更是直接探出了半个身子。他原本还想要顺势跃门而出,可定睛一看,他们竟是身处高处,便赶忙扶着门框稳住了身形。 四下一望,便觉得眼前的景物十分眼熟,这木梁、这花窗、这经缦、这檀香,这里不就是天虹塔吗,难道出口竟被设置在天虹塔中的佛祖造像上了?再往下看,果然见到法空方丈正盘膝坐在蒲团上仰面看着自己。 “法空大师?!” 梁书的惊讶毫不掩饰的写在了脸上。 与之相比,法空和尚便淡然得多:“阿弥陀佛,高处不胜寒,几位施主还请下来一叙。” 三个人都是满身的血污,与这佛堂显得格格不入。法空和尚并不介意他们扰了佛门清净,待三人落座之后,便从食盒里取出早已备好的斋菜。 “老衲没料到你们竟然有三个人,斋菜预备的少了,还请几位施主海涵。” 斋菜确实不多,他的话才说完,食盒里的馒头便被三人一抢而空。清粥只有两碗,咸菜也只有一份,梁书看看狼吞虎咽的孟昶,又瞧瞧皱眉矜持的方怡白,默默便把粥碗给他们推了过去。 “我不爱喝粥,这个你们趁热喝吧。诶,大师,有没有水?我快渴死了。” 法空闻言便从水罐子里舀了一碗凉水递了过去,梁书接过凉水一饮而尽,这才问道:“大师,您怎么不问我们?” 法空动了动眉头,反问梁书:“施主要贫僧问你们什么?” 梁书指着身后的佛祖造像眨了眨眼:“您不好奇我们是怎么从佛祖肚子里走出来的?” 老和尚摇了摇头:“塔下的密道于贫僧并非秘密。” 梁书又眨了眨眼:“那您不好奇我们是怎么进去的吗?” 老和尚低眉敛目,口宣佛号道:“阿弥陀佛,塔下的暗道并无机关,而几位施主的身上皆有血污,显然是进去之前有过一番血战。贫僧听闻昨日夜间曾有恶徒突袭刑部,想必梁施主便是在那之后才进去的吧。” 老和尚的话说的通透,惹得方怡白心生警觉,他怕梁再说下去,会把他们发现玉玺的事情也抖出来,当即便起身说道:“承蒙大师款待,我们还有要事在身,便不作久留了。” 梁书正要问法空知不知道玉玺的事情,见方怡白有意阻拦便强忍着好奇心没有说话。 法空见他们要走,抬眼看了看外面如墨的夜色,叹声道:“寺外全是巡查的禁军,几位施主夤夜外出又是这样的一身装扮,难免要惹出祸事。若不嫌弃,不如先在鄙寺休息一夜。” 方怡白笑着冲法空拱手抱拳:“大师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只是事关重大耽误不得,梁大人,咱们走吧。” 法空静坐蒲团,念了一声佛号之后便不再出声。 方怡白转身便走,梁书拉着孟昶紧随其后,才走了几步,他便瞧着方怡白不太对劲,正要出言询问时,便见方怡白的身子陡然一僵,晃了两晃之后便软软的倒在了地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