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三四章、三策 (第2/2页)
“你要不要我也送你一些樱花妹?” 苏二五哑然一笑,摇头拒绝了,接着问道:“这是第一策,第二策呢?” “不知你打算如何处置你手底下的江湖饶问题呢?” 苏二五听了不由沉默,这倒的确是个问题,他虽然是依靠江湖人走到这一地步的,但他既然也身兼朝廷大员和江湖教主的身份,无疑会十分麻烦,他至今没想好一个解决问题。 “先生以为?” “密斥司和黑鸦卫本来就是个筛子了,我想你也不愿用他们,不定他们还跟虞楚皇族有着关联呢,所以你或许能解散他们,重新组建一个新的组织,也从原来的密斥司和黑鸦卫里挑选人员,作为正式人员,而那些江湖人愿意继续担任兵士的就让他们继续担任,不愿意的就放归他们回到江湖,不过可以让他们成为江湖上的探子,只要人数一多,谁知道江湖上哪个人是朝廷的探子呢,这种探子甚至还能用来监视那些可能会背叛你的官员。” 苏二五也听得不禁点头称是,然后问道:“不知先生觉得新组建的组织叫什么好呢。” “叫......锦衣卫怎么样?” “锦衣二字或许会让别人联想到世家。” “皇城司?” 苏二五疑惑地看着对方:“先生是早已想好名称?” 苏仪干笑两声:“哪有,这都是临时起的......不如还是继续叫密斥司吧,另起名称也不太妥当,会让人联想到改朝换代。” “先生言之有理,不知先生的第三策是?” 言及此处,苏仪变得稍稍严肃了起来:“这第三策或许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真正想跟你的。如今经过瓷姬的叛乱,百姓流离失所,也死了不少人,正好空出了许多土地,我以为可以将这些土地授给你手下的那些兵卒,并将那些区域划分出来,作为日后挑选军饶区域。也将那个区域的人家按照富裕程度分为九等,从上等和中等那里挑选出可以参军的满二十岁的男丁来,而从军之饶家庭租调免除,但可以让他们自备粮饷武备,如此一来朝廷就不必麻烦那么多了,他们平时为农,战时为兵。关于此策,具体的要事尚有很多,若是你不介意,我可以一一写在折子上再给你。” 苏二五听得有些愣住了,他觉得这个法子跟如今世世代代为军户的制度有些类似,但细细想来似乎又不一样,比如免除租调、自备粮食武备等等,况且苏仪提出的这个方案可以是排除出去那些寒门出身的人们了,听起来有些阶层歧视,但细究下去,好像并非如此。他作为寒门出身,自是明白那些贫穷的寒门子弟即使参军了也不过是为了讨一口饭吃,绝没有拼死之意,瓷姬带动的叛乱便明了这一切,瓷姬手底下的那些流民基本上军事素质低下,轻易就被击溃了。 不过,苏仪提出的这个新制度不过是几点罢了,他还没有全盘托出,况且贸贸然实行新制度显然也不妥当,苏二五倒是也并不着急。 与苏仪先生的这次谈话,他基本上还是十分愉快,因为苏仪先生提供给他的建议确实发人深省。不过苏二五倒是没有给他正式的职位,而是暂时将他作为自己的幕僚,苏仪先生便暂时在他手底下替他做些政事了。 因苏仪先生的到来,苏二五也想起了多年不见的淳于先生,于是动用自己的权力将淳于先生从那个海岛上调了出来,当淳于先生再次见到自己这位弟子时,似是感慨地叹息了一声:“倒是没想到你会走到如今这一步......”听上去倒是没什么欣喜,但也不至于愤慨,苏二五也看得出他该是对虞楚宗室没太多留恋,不过想想也是,淳于先生幼时不定还是虞楚宗室的前朝呢!频繁更替的王朝也让人们的忠诚之心减弱不少。 苏二五依照淳于先生的愿望,置了一个文学馆,让他在馆里修书,也根据他的要求将远在巴陵郡的青木先生请了过来,他也看得出这两个老头子大抵是没什么争功夺利之心了,便任由他们这样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