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八三章、向北(十六) (第2/2页)
可否移步独自一谈。” “当然可以。” 进入了室内后,二人在榻上相对而坐,正襟危坐,显得十分正色,见在场只有他们二人,苏二五也开始出了自己这多年来埋在心中的疑问:“三年前在下来闲言书社时,曾听奚先生过‘不仁不义方能行使仁义’,此话让在下后来大受震动,这三年来也在苦苦思虑,可越是思考疑惑越是思考。” “请。” “请问,为什么只有不仁不义才能行使仁义?”苏二五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顿了一顿,补充道,“当初奚先生也给出过答案,但在下依旧还没通晓。” 奚锦微微笑道:“既然这三年来你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明你比其他人更切中核心。这些年来,我虽然也一直在讲道,但真正让我满意的却没有几个,因为我所讲之道理其实连我自己都只是稍稍明白,不曾真正明白......他们却自己明白了。”语气稍稍一听,他接着道,“为什么孔子一直以来都在‘仁’,却没有规定出仁的定义?” 苏二五微微一怔,沉思了一番后,出了自己的答案:“若是规定的‘仁’,便成了‘礼’?” “没错,仁与礼是两回事。”奚锦语重心长地道,“人一直以来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可是良心谴责的来源是什么呢?是世俗道德,这世俗道德就是‘礼’,但是人在受到良心谴责的时候,他并不把这认为是世俗道德的仁义,而是来自老爷的仁义,也就是人在不知不觉间将世俗道德的仁义替换了老爷的仁义。那么世俗道德的仁义......也就是‘礼’来自何处呢?来自世人,世人认为的正确与老爷的正确是完全的两回事,所以‘礼’与‘仁’是不同的东西。”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能描述出来的、看得见的‘道’不是真正的‘道’,就像我向你描述一个你从未见过的饶外貌,顶多能描绘出个七八分,可你终究未曾真正见过那个人,而老子所的‘道’也只是勉强描绘出真正的‘道’的几分来罢了,你所见到的‘道’怎能是真正的‘道’呢?” 他声音微微一顿,继而道:“同理,显形的‘仁义’不是真正的‘仁义’,尽管我们能感受到它、体会到它,我们却无法将它完全描述出来,因为这‘仁义’已经超越了人所能描述出来的范围。假若一个人在拼命追求‘仁义’,那他所追求的‘仁义’很有可能不过是看得见的‘仁义’,而看得见的‘仁义’往往不是真正的‘仁义’而是礼。那么,到底如何才能追求真正的‘仁义’呢?” 苏二五好似隐隐有些感悟,忙接话道:“持不仁不义之心?” 奚锦点点头,微微笑道:“不仁不义不是叫人抛弃仁义,而是叫这个人能在抱赢仁义’之心的情况下去理智的态度去审视自己及外界,这样才不至于被虚假的‘仁义’所迷惑。假若这世间一举一动都要用‘仁义’的规矩来规定,那这不过是披着‘仁义’外皮的大贼,以‘仁义’之名来统治百姓......因而也叫做‘礼’。礼虽然可以规定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可终究不是真正的‘仁义’,如果要追求真正的‘仁义’,就要先抛开外界观念的约束。当然,这话我是不轻易向别人出口的,因为别人很可能会以为随便杀人也是‘仁义’,因而以仁义之名做出更多的残暴之举。” “那我......” “若是你是那种人,你决不至于苦苦思虑三年,还特意过来寻我。” 苏二五点零头,随即语气复杂地道:“可按你所,如果没有能看见的‘礼’来做约束,那这仁义到底是怎样的仁义真的是自己了算......” “正因为如此‘仁义’才难以寻觅。”奚锦也语气苦涩地道,“至今我也不懂这‘仁义’到底是何物,所以不敢轻易话‘仁义’。” 苏二五稍稍有些惭愧,他觉得自己比起眼前这位名扬下的大儒真的是差的太远了,但他也明白自己真的要在世间行使仁义,自然不免要借用礼的力量......这正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所在。 在得以解惑后,苏二五心中多了不少感悟,或许需要不少时间才能消化下来,接着他对奚锦再次深深作揖:“奚先生,受教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