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是风流第一州_第十八章 海寇草莽豪杰意(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海寇草莽豪杰意(四) (第2/2页)

禅师。”那道童有常玄胤等人庇佑,有恃无恐,叫嚷道:“佛门中人果然如太师叔所言,卑鄙下流,待师父回来,定教他将你们杀的干净。”多妙禅师略显不快,道:“口无遮拦的顽童,冲撞智觉师伯,该打。”

    遭常玄胤打退的莽撞和尚奔了回来,叫道:“多妙师叔,楼观台杀我六宗主持,此仇不可不报。”方子恒道:“古家大宴,不宜生事,大师还请息怒。”多妙禅师问道:“你又是何人?”方子恒道:“晚辈南镇扶司,方子恒。”

    多妙禅师一听,神色变了两变,仔细打量一番,行礼道:“老衲眼拙,竟未看出阁下乃姑苏剑主的后人,方家与白马寺渊源极深,不知令尊可曾到此?”方子恒摇摇头,道:“大师,童言无忌,还请高抬贵手。”

    多妙禅师瞟了一眼小道童,心道:大庭广众之下,刁难一顽童,有失风范,卖方家人一个面子,有益无害,于是喝退莽撞和尚,拜别常玄胤、方子恒等人引着佛门众僧,入广陵城去了。

    众人将小道童带回茶摊,发觉鸿欢身边又多一人,水云小主。

    方子恒、鸿欢、小主三人本是与易水寒同行,奈何方子恒不愿见柳家人,便与鸿欢先行一步。适才佛道两门争执,堵住城门,小主便离了易水寒车马挤入人群张望,正巧看到鸿欢在此。

    杜郸起身道:“好生厉害的刀客,不知东海贼倭,竟有这般高手。”鸿欢道:“东海之上,清水长秀足可位列前三。”杜郸道:“漫主当真手眼通天,东海之事亦是了如指掌。”鸿欢摇头道:“不过是清水长秀曾造访水云漫而已,一面之缘,算不得熟络。”

    重新坐定,常玄胤坐在小主对面,小主咯咯笑道:“小伯爷在此还是收敛些为好,冲撞白马寺,只怕幽州府亦是保不得你。”道童站在凳子上,勉强露出半个脑袋在桌子上,道:“白马寺又如何,代我师父回来,便要去洛阳寻白马寺的晦气。”方子恒将道童抱到桌子上,问道:“听闻印掌门闭关多年,为何突然出山?”

    道童盘腿而坐,抱着双肩,不屑道:“印长恨早已不是掌门,如今楼观台的掌门,乃我师父柏长生。”

    众人不由得一愣,楼观台竟然换了掌门!

    前掌门印长恨五岁入楼观台修道,苦修二十年出山,只与人交手六次,五胜一败。

    一战长安佛门六宗,二战白马寺护法金刚,三战冀州剑客虞成,四战栖霞寺空悲,五战姑苏方可维,六战剑神楚天阔,败北后从此再无音讯。

    今掌门柏长生,为所未闻,不知是何来历。

    对此众人并不觉奇怪,楼观台几百年前便不再不问世事,极少行走九州。偶有称霸一方的英雄人物前去拜会,多是有去无回,从此更无人敢去招惹。

    小主道:“适才听你说话,印长恨应是你师伯,你怎可直呼名讳,真是不懂规矩。”道童转过身来,不满道:“印长恨害我师父作十年掌门,我岂会认他作师伯?”

    常玄胤笑问道:“一派掌门,风光无限,岂会有加害之说?”鸿欢解释道:“小伯爷有所不知,楼观台,本便是古怪的门派。”

    相传楼观台掌门之位,并非他处门派,有德者居之,反而是犯下大过者,才会接任掌门之位。

    点绛唇听的出奇,道:“竟然有这等规矩,还有不愿作掌门的人?”鸿欢道:“楼观台的道长一心向道,作了掌门,自然要分心料理事务,无法潜心修道,比起楼观台的道长,我辈真是俗不可堪。”

    相传楼观台有十三老道,皆是得道多年的高人。放眼九州,得道者难得一见,楼观台竟然有十三人之多,可见底蕴之浓厚。

    道童一脸气愤,道:“若不是印长恨卑鄙小人,师父早已窥破天道,岂会似今日这般,修为滞留不前。”常玄胤又问道:“长生掌门与长安六宗有何仇怨?”道童虽然顽劣,心智并不健全,有问必答,道出了当年之事。

    柏长生剑道有成,阴差阳错与长安佛门六宗主持过招,不料失手错杀六位主持。

    为此白马寺曾亲上楼观台理论。

    当年白马寺率佛门高僧齐上楼观台,九州尽人皆知,却不知是因此事而起,只道是楼观台日薄西山,道门从此难兴。

    一炷香的时辰,那道士大步而回,神色平常,看不出名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