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庭前又有痴儿女(五) (第2/2页)
回来,便起身告辞,临别前,对兄弟二人道:“苍头山的那个小丫头,还需盯防。” 乐和离去,掌柜招呼二人坐到面前,道:“苍头山的山匪果然猖狂,竟然敢找上门来。”常玄胤道:“前辈对苍头山,亦是有兴趣?”掌柜道:“南域之中多有前朝遗臣,那耿栋梁在扬州府中算得上一号人物,却会在蜃江栽了跟头,苍头山不简单。”常玄胤道:“苍头山大掌柜是位辽王府将官,或许与前辈亦是曾相识。”掌柜摇头道:“辽王帐下兵马,遗留者少之又少,是否当真是龙城旧人,还很难说。” 常玄胤道:“看大掌柜行事,倒是有些前朝之风,日后有机会,您二位见上一面便知。”掌柜见裴鲲一语不发,料知心中有事,问道:“你又为何事在此苦思?”裴鲲道:“前辈,乐帅与太傅,可是有嫌隙?” 乐和回金陵,不曾去祭拜朱能灵位,裴鲲便有所察觉,今日窦尊与乐和公然对峙,才使得裴鲲有此一问。 掌柜在二人面前倒上两杯酒,道:“此事,还是要从当年的冀州大战说起。” 当年冀州第一战,扬州府一战破敌千里,冀州大半沦入扬州府之手,李景隆兵锋直抵北平城下。危急关头,燕王借得宁王兵马,勉强守住冀北一带,后因李景隆被劫去粮道,不得已退走。 数月之后,李景隆又起十万精兵北上。 偏偏在此时,朱允炆听信黄子澄进言,将上官怀海软禁在紫金山下,裁撤义护营,又逼死谷王朱橞。闻之朱橞身死,上官怀海怒不可遏,闯回并州,召集义护营兵马,援救燕王。 此后三场冀州大战,实乃李景隆与朱棣和上官怀海之间的较量。金陵沦陷,上官怀海失踪,义护营群龙无首,朱棣便从燕王府剥离出一支精锐,统率义护营。 而今的守备营实则乃燕王府与义护营两派人马。 朱能燕王府出身,行事难免偏颇,义护营众将本藐视燕王府,得知朱能屠城三日,更是心怀恨意。 永乐二年,五位义护营大将军前立誓,为金陵报仇,率军攻城。 上官义护威震天下,朱能四战不胜,金陵危矣。 幸得杜谦调集九府人马赶赴金陵,里应外合,终将叛军剿灭,五位义护营大将及麾下将士尽数战死,不曾投降一人。 常玄胤摇头道:“血性男儿,本应开疆扩土,戍边卫国,却死在自己人手里,怪不得立朝之初,鞑靼如此猖狂。” 金陵暴乱,远在南疆征战的乐和火速率军东撤金陵,欲报此仇,终因皇命难为,只得作罢。 为安抚乐和一班义护营将士,朱棣下令撤销燕王府,在金陵开成国公府,朱能任府主,料理扬州政务。扬州府倾覆,另开守备营,乐和任守备营大元帅,统领义护营和燕王府人马。 二十年来,朱能与乐和争执不休,当年窦尊南征,便是不顾乐和百般阻挠,仅率本部三万人马出征,对抗十万山匪,险些酿成悲剧。 常玄胤道:“如此说来,守备营亦是一盘散沙。”掌柜道:“守备营是义护营与燕王府之争,亦是南人与北人之争。” 乐和出身乌程乐家,因追随上官怀海,方才入了义护营。朱能出身冀州,为守护南国半壁江山,终魂归金陵,二人的恩怨,但愿可从此消散。 扬州六大名门,唯独这乌程乐家不曾露面,裴鲲颇为奇怪,问道:“前辈,扬州六大名门,乐家为何行事如此低调?”掌柜道:“乐家满门忠烈,守护天下,岂会如那些凡夫俗子一般,争名夺利。” 裴鲲见掌柜有些不满,索性闭口不语。 常玄胤道:“如今乐家尚有多少子弟在军中?”掌柜道:“乐家祖训,男儿十二从军,当年的大战,乐家子弟死伤太多,而今人丁凋零,从军者不足三十人,大多在守备营任职。” 这掌柜精通阵法,对扬州又是了如指掌,竟然甘愿在这红豆客栈做一个客栈掌柜,想必亦是有过非同寻常的境遇,才如此心灰意冷。 裴鲲饮下杯中酒,便告辞离开,掌柜对常玄胤道:“你这位师兄心事太重,很难活的开心。” 常玄胤为掌柜斟满酒杯,笑道:“前辈莫要怪他,晚辈陪你饮酒便是。”一老一少在这冷冷清清的客栈中,推杯换盏,饮的不亦乐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