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月下宫商飞鸿影(六) (第2/2页)
朱能临死之际,巴蜀动乱,守备营出兵五万镇压,领军之人乐和,乃扬州兵马大元帅,当年义护营悍将,战功赫赫,燕王府出身的朱能得以稳坐金陵二十年,乐和厥功至伟。 小主朝衙门中望了望,问道:“乐家对朱能多有不满,为何要全军缟素?”柳相南道:“巴蜀之战惨烈,死伤近五千,乐家子弟,战死七人。”小主心中一阵唏嘘,道:“满门忠烈的乐家,为何要效忠那个暴君?”柳相南又道:“不仅如此,南征的人马亦是损兵折将,回军之时,遭到山匪伏击,丢失许多掳掠回来的战俘和财宝。” 守备营是南国脊柱,竟被山匪伏击,传扬出去,岂不成了笑柄,怪不得城中危机弥漫。 柳相南带小主挤入衙门,赵嗣臣坐在正堂之上,下首中年人正襟危坐,一身虎威,便是乐和。 堂下跪倒许多官员,吓得面如土色,不敢抬头。 守备营的回军之路,是守备营机要,旁人不得而知。南征的人马遭伏击之后,窦尊发现镇守衙门的机要文书不翼而飞,便怀疑镇守衙门中有内鬼泄露了风声。乐和战死七位子侄,心情本就烦闷,听得此事,便带人来到镇守衙门兴师问罪,若非赵嗣臣这些时日与窦尊等人关系日渐亲密,此时只怕亦是要跪在阶下。 机要文书丢失,镇守衙门难辞其咎,赵嗣臣百口莫辩,只得任由乐和一一询问,稍有不如意,便是棍棒伺候,打的皮开rou绽,熬不住的皆昏死过去。 审了半日,一无所获,见柳相南到此,乐和屏退左右,靠在椅子上,一脸疲惫。 柳相南与小主上前,赵嗣臣先道:“乐帅,本官办事不利,害守备营众兄弟枉死,惭愧万分。”乐和道:“那些山匪非同寻常,必有高手在其中坐镇,赵大人是文人,此事怪不得你。”柳相南道:“和叔,你有何打算?”乐和道:“丢失的战俘与财宝皆是要送入京城的贡品,若是陛下怪罪下来,守备营便要大祸临头,我稍作休息,明日便出兵剿匪。” 说完,乐和一阵剧烈的咳嗽,竟是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小主一惊,急忙按住乐和的脉搏,才发现乐和早已有伤在身,巴蜀一战,竟让久经沙场的乐和重伤,惨烈可想而知。 赵嗣臣见状道:“乐帅有伤在身,还是请窦将军出兵便好。”乐和摇头道:“窦尊性情急躁,南征的人马又皆为他的兄弟,不可让他出征。” 柳相南取出些疗伤丹药,喂乐和服下。 待乐和脸色平稳,柳相南道:“和叔有伤在身,为何执意前去?”乐和摇摇头,将其中曲直,慢慢道出。 扬州南域,乃崇山峻岭之地。 二十年前九州大乱,多有流民、前朝遗臣藏身其中,落草为寇,时常打家劫舍,官府屡剿不尽。窦尊曾率三万众南下剿匪,在乌程之南与群匪酣战一昼夜,惨胜之后,守备营无力南下,只得退军。 从此东海倭寇、南域山匪,成为扬州的心腹大患。 相传在蜃江流域,有一座凶山,唤作苍头山。 不知何时起一伙恶人啸聚于此,为非作歹,声势日大。当地官府剿匪不利,损兵折将,只好请北方的三江口易水寒出兵剿匪,双方在蜃江边恶战三昼夜,易家精骑无法取胜,遂罢手言和,各自退兵。 伏击守备营的山匪,正是苍头山的这伙恶人,窦尊前番剿匪不利,乐和恐他急于冒进,便执意亲自领兵。 柳相南阻拦道:“和叔伤势严重,不可征战。”乐和心意已决,柳相南苦劝不止,赵嗣臣道:“乐帅稍安勿躁,有一人,或许可以代劳。” 不出半个时辰,裴鲲与常玄胤二人匆匆赶来,小主见常玄胤行走自如,心中不由得感慨飞霜傲雪功法之强。 赵嗣臣将前因后果细细一说,并请裴鲲领兵剿匪,裴鲲摇头道:“我兄弟统兵,窦将军岂会无动于衷,只怕徒添误会。”乐和点头应是,小主道:“即便窦尊同意,此事亦是难办。” 苍头山远在南域崇山峻岭之中,大军一动,必然引起南域群匪察觉,如今守备营伤了元气,不宜大战,若是重蹈覆辙,处境更加危险。 乐和见别无他法,便道:“既然如此,还是我明日发兵南域。” 赵嗣臣本以为裴鲲领兵剿匪,乐和便可安心留在金陵养伤,不料其中竟还有多多顾虑,心中一阵失望,听乐和又提带兵出征,执意不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