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一章 恐吓清军(一) (第1/2页)
汉元1836第六百五十一章恐吓清军一个半月的时间一晃而过,正兴朝第一次科举近在咫尺。 等到贡院门前集合的时候,熊伯龙、谭凤祯、张三异等吏员看见罗永寿等刘家众人俱是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如果有较真的就能发现,参加这次科举考试的人数虽然高达几万人,但是真正属于传统读死书的人可是不多。 细究起来,恐怕许多人都是出自同一个地方哩。 这个内幕,刘锡命等人知道,可朱慈烺和刘宗周、孙传庭等人却不知道啊。 一听说朝廷科举有数万人报名参考,原本反对的一众大臣无不羞愧难当。 丞相不愧是丞相,这科举改革果然势在必行啊。 这次科举主要是为了补充正兴朝数量庞大的官吏缺口,因此刘锡命特意奏明朱慈烺,将进士、举人、秀才放在一起来考。 得中进士和举人的可以直接授官,中秀才的则可以先任吏员,将来再考试或者被提拔为官。 当然,礼部文件中也说的分明,这次只是特例。 将来等到朝政稳定,所有人不论是进士还是举人,授官一律从吏员起步,以便继续推进官吏不分的吏治改革。 九月初五,历时十天的正兴朝科举考试完毕。 礼部放出来的进士中榜名单中,赫然写着状元梁益智,榜眼荀博文,探花夏明知。 至于罗永寿、熊伯龙、张三异这些人,竟然都已经排到几十名开外了。 此次科举,一共选拔出进士七百五十人,举人二千三百人,秀才五千余人,可谓是皆大欢喜。 朝堂上朱慈烺志得意满,这么多人才受朕的恩惠中举,丞相这一招广结天下士人之心果然有用,如此一来朕还怕朝政不稳吗。 这么多的进士、举人就会第一个不答应! 无论朝野上下如何,一下子三千余人涌入进来,正兴朝无人可用的局面瞬间缓解了,从县到府再到六部,至少中低层官员已经全部就位。 至于进士中前二榜,不少人更是直接授得知府高位,让刘宗周、孙传庭等人咋舌不已,深为刘锡命不拘一格用人所感叹。 当然刘锡命也不傻,为了降低舆论攻击,特意奏明朱慈烺将知府官位重新定位为正五品,如此一来便算是相对合理了。 然而在正兴朝控制之外的江南等地,随着这一场新式科举的消息传开,却引得江南士人痛骂不已,这自然就是另外一说了。 科举是关文运,江南更是程朱理学的大本营,南京朝廷本来还打算为此和武昌朝廷大动一场干戈,至少要好好打一打口水战。 北面突然传来的一个消息让大家都消停了下来。 清军大军入关,已经开始南下攻伐了。 消息传出,南方各地一片惊慌。 不过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被刘锡命隐瞒了几个月时间的一条消息再次刷新全国军民对他的认知。 九月初传来消息,正兴朝新封的武安伯、陕西总兵、前军都督府右都督李思带领十万兵马顺利收复陕西和山西。 武宁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穆难则带领五万兵马收复河南洛阳。 这则消息如同暴风一般直接横扫了正兴朝堂。 “哈哈哈,大喜事,大喜事啊。” 皇极殿上,朱慈烺拿着刘锡命递上来的奏报狂然大笑。 “收复山西是一大功,逼得闯贼李自成退走漠北更是一大功,丞相,这李思此前声名不显,如今却能立此大功,足见丞相识人之能。” 刘锡命一脸谦虚拱手,“臣愧不敢当,都是陛下洪福,才能的良将相助。” 金銮殿上君臣两人的对话引得一旁的孙传庭眉头直皱,当下直接问道: “丞相,这武安伯李思,下官在陕西任职多年,可是闻所未闻啊,怎么突然就冒出来了?” 朝堂上袁继咸、何腾蛟等人也全都看向刘锡命,这也是大家所疑惑的,这么大一个武定伯,还有那个武宁侯都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怎么大家以前都没听说过? 要知道如今正兴朝的大将中,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