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1836_第五百九十九章 龙归大海(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九十九章 龙归大海(三) (第2/2页)

门将他迎了进去,一边略带愁色地试探起刘锡命的来意来。

    刘锡命回头看了看房门,周延儒马上会意地让人将门关上,只留他二人在房中。

    “下官正是为了此事而来”,刘锡命这才朝周延儒施礼坐下。

    “陛下方才已经找下官谈过,想让下官接任丁性如的位置,前往中原督师。”

    周延儒心中一动,看向刘锡命的目光变得复杂起来。

    这毛头小子是真愣头青还是假愣头青,中原现在才刚刚战败,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那里就是一个大坑,你竟然还敢往里面跳?

    不过周延儒已然老于世故,当下反而面带赞赏道:“不惧危难,无疆真乃少年英雄也,老夫倒是从你身上看到年轻时候的自己,真是后生可畏啊。”

    个不要脸的东西。

    刘锡命心中吐槽一句,马上笑着谦虚了几句,顺带将自己在乾清宫内和崇祯的对话挑着说了一些。

    “明公,陛下既然有打算让下官入阁,又准了下官吏治改革之策,明公乃是首辅,下官便想着先来征求一下您的意见。”

    听完崇祯答应刘锡命的条件后,周延儒心中就已经掀起了掀然大波,如今又听到刘锡命这般说话,他马上思考起刘锡命的来意来。

    “无疆所献之策都可谓良言,但不知道你是需要老夫做什么吗?”,想了片刻没有找到答案,周延儒当即含糊其辞起来。

    刘锡命本就没打算和他弯弯绕,直接说明来意道:“下官此来是有两件事相求,一来自然是陛下所说入阁之事,此是若是明公能够点头,朝中便不会有太大阻力。”

    “刘某求得此职位并非为己,因此心中光明正大不怕人说。二来嘛便是为了这吏治改革一事,虽然不涉及官吏,但是朝中百官肯定会议论纷纷,此事也需要明公首肯才行。”

    知道这种话不足以打动周延儒,刘锡命做出一副直言直语的性子笑道:

    “下官是个直性子,在朝中又素来独来独往,就怕下官离京之后朝中百官又千方百计攻讦此事,因此便想求得明公答复。”

    “明公放心,下官自知年纪轻,资历浅,是断然不敢对其他多想的,如今只求多位朝廷做事,以后明公在朝,下官在地方,许多事情明公交代一声便是,下官自然马首是瞻。”

    这话一出口,本来还在犹豫的周延儒顿时笑了。

    刘锡命可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如今专程来见面,这话中已经有了投靠的意思,正愁党羽不够的周延儒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他当下哈哈大笑起来:“新安伯年轻有为,更兼敢于任事,老夫老矣,如果能为朝廷培养一两个栋梁之才,即便是与百官为敌又如何,你且放心,方才所说老夫都知道了,定不负你。”

    “多谢明公成全”,刘锡命一脸大喜地起身拱手致谢。

    七月十二日的朝会如常举行,但是每一个参加朝会的官员都感受到了这次朝会的与众不同。

    中原和辽东的消息如同病毒一般在百官口中传播着,引来纷纷扰扰的各式猜测和揣摩,叹息声、哀嚎声更是不绝于耳。

    好不容易熬到上朝,群臣还未从王承恩尖利的声音中清醒过来,龙椅上的崇祯便直接开口了。

    “昨日的军报诸位卿家都看了吧?”

    皇极殿中一片宁静,数百朝臣大气都不敢喘一声,生怕自己触了霉头。

    整个大殿中只听得崇祯冷漠的话音在皇极殿上空不断飘荡着。

    “丁启睿等人丧师辱国,着令有司尽快商讨善后事宜,既不能让前线文武寒心,也不能没了朝廷法度。”

    大殿中还是一片安静。

    崇祯漠然地看了看一众缩头乌龟一般的文武大臣,口中的语气加重几分。

    “有鉴于中原形势,朕今日便任命新安伯、户部尚书刘锡命为次辅、建极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拜为太子太傅,赐尚方宝剑、王命旗牌,督师天下兵马,专事剿贼之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