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六章 钦点状元(二) (第1/2页)
汉元1836第四百二十六章钦点状元刘锡命拿起试题一看不由心中一跳,他忍不住抬头朝还在龙椅的崇祯悄悄看了看,却发现崇祯有些促狭地朝他眨了眨眼睛,吓得他赶紧低头。 不过刘锡命心中却是嘿嘿一笑,考题上赫然写着的策论题目是: “制曰:所与共治天下者,士大夫也。今士习不端,欲速见小。兹欲正士习以复道,何术而可?……尔多士留心世务久矣,其逐款对答毋讳,朕将亲览焉。” 短短的数百字已经将崇祯关心的几个核心问题全都提了出来。 官员腐化,士风败坏,如何能救? 东虏地小民少,为何本朝却打不过? 流寇肆虐地方,国家无钱,既要体恤百姓,又要养活军队,有何办法两全? 屯田和盐政是历代的生财之道,为何不能见效? 为什么文武对立牢不可破? 看到这些问题,刘锡命心中叹息。 就凭这些来看,崇祯当真是比他的那些祖宗更有有为之心。 可惜啊,无治国之人、无治国之术、无治国之道,如何能够不亡呢。 虽然心中感慨万千,但是刘锡命既然猜到了崇祯此前的用意,便不会对此没有准备。 装作思考的样子沉思一刻钟,刘锡命拿起笔来提笔便写。 …… 殿试持续一整天,崇祯自然不会在建极殿待这么久,实际上他也就是开始的时候坐了一会儿就走了。 等到下午申时走出考场,刘锡命同窦玉泉、黄宗会等人相视一笑,默默跟着引导的太监走出紫禁城。 刘锡命等人解脱了,参加殿试的诸多官员却才刚刚开始忙活。 三百份考卷经过受卷官、掌卷官等诸多程序预先筛选定级之后,再由读卷官评审并向皇帝呈读。 等到众多考官商议出一个大致的等级,温体仁、孔贞远、张志发三位阁臣便各执一卷,依次向崇祯读卷。 虽然评定一甲的庄园、榜眼和探花是皇帝的权力,但是这么多年基本已经养成了惯例,首辅读的卷子一般定为状元,另外两位阁臣则按顺序读卷。 只不过让温体仁没有想到的是,等到他读完试卷,崇祯却面无表情地点点头不置可否,只是示意孔贞远继续读卷。 “下一个呢?” 孔贞远读完,崇祯却依然不置可否,继续看向张志发。 温体仁小心问道:“陛下,可是对这两人的试卷不满意?” 崇祯轻笑一下摇了摇头,“虽然文辞上佳,奈何所言之事不能施行,先看看其他人吧。” 温体仁心中坠坠,只得示意张志发上前。 待到这份试卷时,崇祯却是眼前一亮。 里面所说创办官营商号从商贾中获利,即可不损百姓,又能弥补财政之说深得崇祯之意。 等到听到其言创办武校,择落第生员为学子,专习武备诸事,如此更可破文武之别等建言时,崇祯已然有些两眼放光,按捺不住了。 “就是此人,这便是朕的状元之才”,耐心等到张志发念完,崇祯哈哈一笑看向温体仁等人。 “速将此人考卷找来,核对姓名,朕要看看是哪位贤才。” “陛下,这榜眼和探花如何确定?”,还是温体仁老成一些,他没有急着取卷,反而先请崇祯将第二三名一起定下。 崇祯此时已然有些兴奋难耐,直接挥了挥手道:“就按方才顺序取吧。” 温体仁、孔贞远等人面面相觑,怎么搞得榜眼探花像是大白菜一样。 还是曹化淳机灵,一路小跑着就将三人的试卷取来,到得跟前便咯咯笑道:“皇爷,恭喜皇爷,您钦定的状元乃是新安伯刘锡命,榜眼名叫刘同升,探花陈之遴。” “哈哈哈,果然是国士之才,朕没有看错。” 崇祯坐在御座上抚掌大笑,随即看向温体仁道:“阁老,就按此发榜吧。” “臣等遵旨。” 温体仁面色如常地躬身行礼,心中却有些烦躁。 这新安伯自上次见过之后,便再也没有到自己府上拜会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