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U盘_第三百零一章 坑人坑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一章 坑人坑己 (第2/2页)

   当然协同加速减慢用户升级电脑的速度,不止影响到了其他厂家,蜜蜂计算机也是“深受其害”,原本蜜蜂x86平台的大黄蜂电脑在刚面世时除了强调合体‘性’能翻倍这一亮点外,也使用了和苹果提供官方Windows安装支持吸引Win用户的策略推出了“PC”模式,允许用户安装一份Windows作为双系统并通过快速切换将大黄蜂变成PC。

    不过大黄蜂背后的灯虽然更多更亮,但它们加在一起还是不如苹果那颗logo灯的吸引力大,“PC”模式对于销量的贡献并不明显。通过分析用户跟踪数据,蜜蜂计算机郁闷地发现,绝大多数大黄蜂都是运行在BeeOS模式,安装双系统或者删除原装蜜蜂系统的情况非常之少。

    毕竟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大黄蜂的亮点就在于它的无限合体、‘性’能扩增的亮点,但切换到PC模式后这个能力就失去了,一下子就变得泯然众机了。毕竟PC平台上依靠蜜蜂协同加速客户端照样可以实现‘性’能增强,不过就是‘cao’作麻烦些效果差一些罢了。

    现在很多国内用户已经逐渐养成了“‘性’能够用就行、好看舒适最重要,当然网络要好”的购机新“三条军规”,而根据这些标准,PC模式下的大黄蜂完全没有竞争力。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还要买你们的新电脑呢?

    面对这种局面,蜜蜂计算机只能试图通过避开PC这个烂泥坑的办法来确保业绩增长了,很自然地他们的目光就放到了每天上下班时总能看到的车载系统上面。车内环境无疑比PC的商用、家用环境更加封闭,车主乘客也不会太在意车载电脑上的软件和游戏数目,他们更加关心成本与‘性’能,以及安全‘性’,显然更加适合新系统进行边路突破。

    而事实这次没有打他们的脸,蜜蜂车载计算机系列产品卖得相当好,虽然月销量还没有超过蜜蜂的平板电脑和大黄蜂一体机,但因为‘毛’利率更高,实际利润贡

    献已经超过了它们。

    而看到车载计算机市场的良好前景,蜜蜂计算机也有了新的野心,那就是彻底抛弃尴尬的X86兼容PC架构,使用打造完全自有的新系统!李嘉明所等待的新版A系车载电脑就将是这种类型。

    Intel主导的x86架构统治加PC和微型计算机,而ARM架构则统治各种微型设备和移动设备,双方一直都在试图入侵对方的地盘,不过都还没有取得成功。对于即将走上挑战PC战场上的蜜蜂芯片,除了李嘉明他们这些内部员工,外人的信心少的可怜。

    PC和微机并不是一个概念,微机包括PC和Mac以及大黄蜂等其他产品,但前者占据绝大多数份额以至于常人通常将它们等同对待。

    有意思的是PC原本是IBM的微机产品的专用名称,不过后来IBM做了一件“自毁长城”的事情,他们为了招揽小弟,选择开放了PC的架构标准和接口协议,任何公司可以依照以后都可以为IBM的PC生产兼容硬件,当然使用全部兼容硬件也可以绕过IBM打造完整的“IBM兼容PC”,唯一绕不开的反而是Windows系统,就算是CPU不用Intel的也可以购买AMD或者VIA的。

    所以很快IBM兼容PC就用价格甚至‘性’能方面的优势打败了正主PC,在1987年小公司康柏在Intel的帮助下,第一个抢先推出了使用80386CPU的386电脑,风头一时无两。康柏的成功刺‘激’了无数计算机公司公司,纷纷群起效仿,群雄并起使得PC得以迅速发展,新机型新功能层出不穷。

    不过IBM却高兴不起来,正主被兼容机打败,自己只收到少少授权费,能高兴才怪!

    于是财大气粗的IBM吸取教训重新开发第二代PC,并且因为PC名字用烂了的关系改名叫PS/2。然而封闭的PS/2再次失败,最后反倒是PC把它的六针键盘接口借用了过去,直接叫做PS/2接口。

    倒是PS/2使用的OS/2‘cao’作系统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当初这个系统是IBM与微软联合开发的,但后来双方分道扬镳,各自继续开发并且将其推向市场,其中IBM继续开发的是2。x版本,不过后来在推出4。0版本后彻底选择放弃。而微软继续开发的3。x版本,后来上市时改了个名字叫做WindowsNT。

    NT系统取得了巨大成功,以至于此后推出的Windows系统都是在NT内核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其中2000、XP、Server2003基于NT5。0,而Vista、Win7、Server2008,已经正在开发当中的下一代‘cao’作系统Win8则都是基于NT6。0。

    在计算机领域,有时候并不是有技术有资金就一定能够成功的,IBM最终选择放弃PC部‘门’,打包卖给了“破烂王”脸想,自己转而使用powerPC处理器打造超级计算机,曾经有段时间有大量IBM蓝‘色’基因超级计算机位列超算全球排行榜前列,当然现在却被更加财大气粗的国产“天河一号”超过了。

    不过人家IBM的超算使用的几万颗处理器都是自产的,而“天河一号”上面可能只有主板和电源是国产的,其他的重要组件CPU是Intel的,GPU是AMD的,硬盘不是美国西数希捷就是日本日立的,整个系统高达98TB的内存虽然不知道具体厂商,但是想来逃不过三星海力士、尔必达、英飞凌这些韩日德内存颗粒厂家。

    至于金士顿、宇瞻、海盗船这些内存条厂商,他们其实只是购买前面几家内存颗粒厂家出售的内存芯片,然后焊接在一块pcb印刷电路板上面而已。

    之前内存条价格的暴跌,赔惨了一堆炒内存的黄牛党,就是因为内存颗粒厂家群雄‘混’战,占据优势的三星为了挤压对手故意降价的结果。这也是消费者有限几次分享技术进步红利的好时机,等到其他巨头掉队死光,内存颗粒变得和CPU、GPU还有机械硬盘一样只有两三家厂商才能生产时,它们的价格就会变得很稳定,时不时还会用产能不足供应紧张的借口光明正大地涨涨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