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3章 明国无大将 (第1/2页)
就在范文程患得患失之际,金国大汗黄台吉终于开口了:“范先生,现在祖大寿将那宁远卫的兵变平息了,看来咱们的疑兵之计并未达到预料中的效果……” 范文程一脸恭敬之色,上前了两步,朗声道:“启禀陛下,那宁远卫的兵变被明狗平息,确实有些出人意料。这事儿恐怕朱由检那小子也是狗急跳墙,应该是发的内帑平叛……” 自从范文程投降以后,对明朝皇帝的称呼就不那么恭敬了--连“崇祯”都不称呼,而是直呼朱由检的名字,也算是在黄台吉面前表明自己的“忠心”。 须知道,在古代直呼皇帝其名的,那可是灭门之罪! 黄台吉眉头紧皱了起来,沉吟片刻,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范先生,你先前分析明国形势之时,不是说明国朝廷已经无饷可发了么?” 范文程头上立刻冒出了黄豆大的汗珠,整个人微微有些发抖,显然吓得不清。 自己为了巩固在大汗黄台吉心中“金国第一谋士”的地位,经常给黄台吉分析明国形势,“指点江山”…… 那明国的积弊自己看得透透的,朝廷越来越没钱,而官绅阶级却越来越富。 一想到明国当官的个个富得流油,范文程就恨得牙痒痒的-- 十多年前那沈阳的学政也是瞎了狗眼,自己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八股文试卷居然给判了个最末一等,害得自己在明朝捞不着官儿当! 尼玛,现在找鞑子认贼作父也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我容易么? “范先生……” 黄台吉对范文程的“走神”有些不满,低低地呼唤了一声。 范文程赶紧收敛起心思,一脸谦恭地道:“陛下,明国朝廷确实缺钱。他们的赋税很大一部分都填到了辽东这个无底洞中,这次平息宁远兵变,奴才认为肯定是朱由检发了内帑!” “内帑?”黄台吉微微皱眉,他也知道这“内帑”就是崇祯皇帝的私房钱。 若是崇祯皇帝发私房钱作为军饷。那也怪不得范先生了…… 一想到此,黄台吉神色缓和了几分。他略微沉吟了片刻,开口问范文程道:“范先生,现在辽东已经没有可乘之机了……计将安出?” 范文程干咳了一声。朗声应道:“陛下,辽东的广宁卫和宁远卫现在不过是几座孤城耳!” “孤城?” 黄台吉细细咀嚼着范文程的话,似乎有所领悟。 摆明了广宁卫的锦州城和宁远卫的宁远城都是乌龟壳,怎么咬也咬不动。 黄台吉忽然想起了“兵书”中曹孟德说汉中的桥段,“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关键是宁远卫和广宁卫这条狭长的地带死死扼守着金国南下的道路,而最南边还有一道山海关,那可是号称“天下第一关”的雄关要塞。 黄台吉的“忧患”意识还是很不错的,并不像一般八旗旗主那样,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现在金国看似风光无限,其实也危机四伏。若是再打不开局面,等那明国若是有贤君良臣在位的话,没准几年功夫就能缓过劲来! 蒙古人和朝鲜人都是墙头草,哪边实力强就投靠哪边,这些人压根也靠不住。 反倒是汉八旗这两年打仗挺卖命的。奋勇杀敌,个个争先,他们做梦都想抬旗--也就是入了旗籍,成为女真人…… 一时间黄台吉的思绪飘得有些远了…… 历史上“皇太极”的庙号是清太宗,与奴儿哈赤的庙号清太祖一样--一般一个王朝的所谓的太祖太宗那都是相当牛叉的。 实际这二位都享了后人的福,乾隆编的时候,不光封禁了很多书,也恶意篡改了很多历史。 先说奴儿哈赤,这位从一个小部落酋长一路披荆斩棘,最后成立了金国。定都沈阳,不得不承认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但是-- 金国也不过是个割据政权而已,还不是割据汉人的传统势力范围--关内腹地,只是割据辽东。 历史上各朝各代末期割据的诸侯数不胜数。奴儿哈赤也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他有一些能力,但与历史上辽国的太祖耶律阿保机,正牌子金国的太祖完颜阿骨打,甚至后来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那是完全比不过的。 耶律阿保机虽说没有打下幽州城,但是辽国占有整个辽东不说。国土面积西边到了新疆阿尔泰山,北边到了外蒙古肯特山。 而完颜阿骨打是打下了北京城的,至于成吉思汗--这位还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