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萧峰传奇_第22章 飞马牧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章 飞马牧场 (第2/2页)

饶,其中飞马牧场所在的原野,牧草更特别丰美,四面环山,围出了十多方里的沃野,仅有东西两条峡道可供进出。形势险要,形成了牧场的天然屏护。

    当萧峰与沈达兄妹领了十几位武士经过山道,来到可鸟瞰牧场的山岭时,见到山下田畴像一块块大小不一的毯子,构成美丽的图案,不由心旷神怡。

    在充满悦目色彩,青、绿、黛各色缀连起来的草野上,十多个大小不一的湖泊像明镜般贴缀其中,碧绿的湖水与青翠的牧草争相竞艳,流光溢彩,生机盎然,美得令两人屏息赞叹。

    无论从任何角度看去,草原尽头都是山峰起伏联机,延伸无尽。

    在这仿若仙景的世外桃源中,密布着各类饲养的禽畜--白色的羊、黄或灰色的牛,各色的马儿,各自优游憩息,使整片农牧场更添色彩。

    在西北角地势较高处,建有一座宏伟的城堡,背倚陡峭如壁的万丈悬崖,前临蜿蜒如带的一道小河,使人更是叹为壮观。

    这时众人下马步行,萧峰走在中间,看得心迷神醉,颇有不虚此行之感。

    萧峰注意的是建在各险要和关键处的哨楼碉堡,峡道出口处设有一座城楼,楼前开凿出宽三丈深五丈的坑道,横互峡口,下面满布尖刺,须靠吊桥通行,确有一夫当关,万夫难渡之势。

    萧峰等禀明来意后,方才得以通过此关。在守卫的引领下,进入农庄牧场后,萧峰等踏着碎石铺成的道路朝飞马城堡驰去。

    不同类的禽畜被木栏分隔开来,牧人在木栏间来回奔驰,叱喝连声,农人则在田中默然工作,耕牛不时发出低鸣,混和进马嘶羊叫声中去。

    一路上萧峰对这似是与世无争的飞马牧场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一代建这城堡的飞马牧场场主商雄,乃晋末武将,其时刘裕代晋,改国号宋,天下分裂。

    商雄为避战祸,率手下和族人南下,机绿巧合下找到这隐蔽的谷原,遂在此安居乐业,建立牧场。

    由牧场建成至隋统一天下的一百六十年间,飞马牧场经历七位场主,均由商姓一族承继,具有至高无上的威权。

    其它分别为梁、柳、陶、吴、许、骆等各族,经过百多年的繁衍,不住往周围迁出,组成附近的乡镇,至乎沮水的两座大城远安和当阳,其住民过半都源自飞马牧场。

    飞马牧场亦是这区域的经济命脉,所产优质良马,天下闻名,但由于场主奉行祖训,绝不参与江湖与朝廷间的事,作风低调,一贯以商言商,所以萧峰才没有听人提过。

    第一代场主商雄乃武将出身,深明拳头在近的道理,遂鼓励手下族人研习武艺,宣扬武风,是以牧场内人人骁勇擅战,无惧土匪强徒,成为了一股能保证地区安危的力量,赢得附近城镇住民的崇敬。从正面看去,飞马山城更使人叹为观止。

    城墙依山势而建,磊砢而筑,顺着地势起伏蜿蜒,形势险峻。城后层岩裸露,xue兀峥嵘,飞鸟难渡。

    队伍通过吊桥跨河入城,守桥者都神态亲切热烈,气氛融洽,予人以大家庭和睦相处的感觉。

    入城后是一条往上伸延的宽敞坡道,直达最高场主居住的内堡,两旁屋宇连绵,被支道把它们连结往坡道去,一派山城的特色。

    道上人车往来,俨如兴旺的大城市,孩子们更联群嬉闹,使萧峰跟马周眼界大开,啧啧称奇,想不到世上竟有如此福地。

    建筑物无不粗犷质朴,以石块堆筑,型制恢宏。沿途钟亭、牌楼、门关重重、朴实无华中自显建城者豪雄的气魄。

    内堡更是规模宏大,主建筑物有五重殿阁,另有偏殿廊庑。大小屋宇井然有序罗列堡内,缀以园林花树,小桥飞瀑,雅致可人。

    萧峰等正在守卫的带领下四处观看,随即一人在武卫的拥护下迎面而来,握着烟杆吞云吐雾,一派悠然自得的样儿,抱拳笑道:“在下乃飞马牧场大总管商震,拜见萧将军,不知将军驾临,有失远迎,还望多多包涵。“

    此人正是这飞马牧场的大管家。在牧场他的地位仅在商秀珣之下。

    从侧脸看去,大管家年纪应是五十上下,鼻子平直,上唇的弧形曲线和略微上翘的下唇颇具魅力,显示出他有很强的个性和自信。

    萧峰微微一笑,抱拳道:“不敢!商总管客气了,在下匆匆而来,怕有所打扰了。”

    接着便向商震介绍了随行的魏麒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