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长兵对短刃  (第1/2页)
    “让开!都让开!”    接连不断的叫喝声传来,弟子们将周围围观的群众往两侧驱散,十九家武行的真正底蕴人物从人群中走来。    他们彼此手中都提着兵刃,或刀或枪、或剑或棍。    只是无一不例外的是,俱都用布裹着金属的刃口,也算是合了天津不见铁器的规矩。    也因为这是他们津门武行内部的争端,是以才愿意守着天津城的规矩。    当初将耿良辰定性为武行敌人时,可哪里有见他们去守这规矩。    还不是由他们默认的林希文上前,阴险的天津街头玩偷袭。    被江楚打岔了后,林希文更是恬不知耻地亲自下场。    掏枪拔刀,所谓天津城的规矩,依旧是被赤裸裸地踩在脚底下。    可见,天津规矩,对内不对外;对外不守规矩,手段只会是更加狠辣。    领头的两个人物,却是打眼便看见了倒在巷口的一地人。    这些俱都是些武行弟子,几乎都在痛苦地呻吟着,让他近乎没有落脚地。    守在巷口未进来的弟子们,看起来气势汹汹,但实则也都成了纸糊的老虎。    他们胆子都已经被打得怯了,在接下来也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    众拳师自然是面色不甚好看,几乎像是挂了层寒霜般,有人喝道:“丢人现眼,都退到巷口去!”    地上被打翻的武行人,都有些艰难的爬起身,让开了道路,守在巷口,不住的朝里张望着。    江楚的呼吸已经渐渐平稳下来,他打眼看了这些人一眼,皆是黑褂白底,袖子挽起,脚下的步子都显得格外沉稳有力。    只看这一眼,他便已大略知道这些人手上的深浅。    如果江楚当真有非人类般的记忆力的话,他便会发现,这些人和原剧中出现的人大多有不同。    相貌、神态、乃至整个人的气势都要更胜一筹。    形意拳宗师郭云深老先生曾有说法,认为拳术有三重境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    可以说彼此都是习武之人,那么可以通过对方的精气神,看出他武道强弱如何的。    如果用通俗的说法,那就是练拳,会逐渐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这就好像是一个瘦弱的人,自信一般都会小一些。但是这个人通过努力锻炼,身体变得强壮了,自信就会增强。    这个举例虽然不恰当,但确实是较为贴切,且适用于大多人的说法。    江楚和陈识互相递了一个眼神,后者默默地转过身来,另一只手却将赵国卉推到身后。    打头那两人已是各自抽去了裹住刀刃的布条,却是各自提着一杆长柄刀。    刃口早是开了的,刀身雪亮。    二人步履沉稳,相隔约莫有五六步距离,一前一后走来。    赵国卉顿了顿,稍稍退得远了些,倚着墙壁站着。    江楚眼眸微微垂下,手中麟角刀翻了一个花,刀身藏在腕下,迎着那二人拔步走去。    来到这巷子,也并非是巧合,而是他们刻意为之。    津门武行擅长兵刃械斗,无论长刀短刀皆是个中翘楚,曾经因此名扬华夏武术界。    也正是对于兵械的浸yin,是以成为北方一处武术之都。    所谓北方武术三都,奉天因宫家,德高望重,可谓华夏武术之首。    济宁因金家,擅长拳脚功夫,枝子门非外家、亦非内家,独成一流。    地行拳十八势跌扑滚翻、仰卧伸缩、摔打砸拿、钩挂顿挫,李白醉酒卧中妙,倒上梧桐落树梢。    天津则因为邹榕的亡夫,因为津门武行十九家,因为这器械一道耍得少有地方能比拟。    但十年前,挟刀揉手风行,由邹榕亡夫引领,短兵力压津门武行,无人超越。    自他死后,津门武行短兵之王便没了主,短兵也便成了缺憾,而长兵依旧为华夏武术界第一。    这一次在这巷子里,地形狭窄,必定不利于长兵发挥,也算是利用地形优势,占一个小小先手。    为首那人步子本是缓慢,但当和相对而来的江楚距离五六步时,这拳师眼中精光一闪,全身猛地发劲,整个身体都带起一阵风来。    他左脚骤然踏下发力,右脚随之前冲,还未落地时,手中刀柄已然一递。    长柄刀刀刃本就前指,占了长兵的优势,此时立刻如游龙般向前探。    所谓兵刃械斗,短一寸,险一寸,便是如此。    江楚全身心神便俱都是落在对方身上,只一眼看见那人手臂乍一发力,他便察觉到了不妙。    眼见那刀光猛突,他同时脚步一转,侧身躲过刀锋。    对方手腕一抖,那刀身当即横翻过来,刀刃向着江楚。    随着他双臂发力,手臂上一条条肌rou弹起,如树藤绞缠一般。    而这一杆长兵,愣是被单手挥舞开来,毫不犹豫便横斩过来。    这一下酿足了气力,显然是丝毫没有想要留手的意思。    若是被斩中,怕不是上下身子当即被斩成两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