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西去逆水行舟  (第1/2页)
    陇山以南、峻岭之下,走来了两个年轻身影。    “你说,你父亲就是上邽县县尉,洛元堂?”赵寒问。    洛羽儿点点头。    之前,她父亲洛元堂奉命,探查上邽城里的那桩“人头鬼案”。    期间,他曾无意中对洛羽儿说过,这桩案子太离奇了,绝不是人能够做下的,应该是鬼怪所为。    后来,洛元堂被县令吴晋罢了官,赶回了家。    一天夜里,他在吴晋的私宅里被人发现,身边,就躺着吴晋的无头尸首。    那些人就说是洛元堂杀了吴晋,还是整桩案子的嫌犯,把他抓到了县衙里去。    可洛羽儿坚信父亲所说,这案子就是鬼怪做的,父亲是被人冤枉的。所以她才跑出来找法师捉鬼,救父亲脱罪。    “你父亲和那个吴县令,有没有什么私仇旧怨?”赵寒问。    “从没听说过。”洛羽儿道。    “是这样。”    赵寒摸摸下巴,若有所思:    “专吃人头的鬼……    《灵鬼琐闻》里倒是说过,两百年前,拓跋魏朝的时候。    有个发酒疯的小官,骑马把一个小贩几岁的儿子撞死了,事后却没有受到半点责罚。    那小贩出身低微,上告无门。    他一怒之下,夜里闯进了那小官家里,杀光了一家七口,连刚出生的婴儿也不放过。    那小官刚好没在,躲过了一劫。    后来,小贩被小官带人逮着。    小官恼羞成怒,一刀把小贩的头砍下、剁成rou泥,让他死而不得全尸。    小贩死后,怨气盈积不去,化成厉鬼、专吃世人的头,以发泄世道不公的怨气,弥补他死后无头的缺憾。    这阵子,你们上邽城里,有没有什么犯了大案的犯人,被砍头示众的?”    “没有啊,”洛羽儿道,“我说赵仙人……”    “八百遍了姑娘,我不是仙人。”    “赵寒,成了吧?你问也问过了,咱们赶紧回上邽捉鬼去。”    “好啊,山路走腻了,走走水路?”    前方,清风吹拂,两面高山交夹之下,一条大河呼啸而去。    这就是那条,横贯陇右、直通长安的河流,渭水。坐船溯水西上,是一条比较快的回家路途。    两人走到江边。    河面很宽,江中浊浪涌动,江边有个破旧的渡口,看不见一条船。    “这渡口好像丢荒了,不会有船了。咱们往上游走走看看。”洛羽儿道。    “嗯,你去看,我躺会。”    赵寒靠在块石头上,打起了盹。    “这家伙……”    洛羽儿翻了个白眼,正想走去,江面上飘来了一个物事。    “船,有船来了!”    洛羽儿扬手打着招呼,不一阵,一条大船靠在了渡口。    “这好像是条货船,”洛羽儿道,“他们不会不载客的吧?”    “不会。”    赵寒突然睁眼说话,差点吓了洛羽儿一跳。    “为什么?”洛羽儿问。    “因为他们已经载了客。”赵寒道。    那船头突然冒出了许多船夫汉子,个个拿着刀枪,当前是一个年轻壮实的船工,对两人大喊一声:    “你俩什么人?!”    “好人。”    赵寒走到岸边,笑着打招呼:    “只坐船,不劫道的好人。”    这话,正好说中了壮实船工的心中所想。    他打量着少年和少女:    “我谅你们也不敢。这段河里,哪个贼人的招子瞎了,不认识我们‘龙脊帮’的旗子?”    船头,一面三角黄旗迎风招展,旗上,蛟龙怒吼朝天。    渭水横贯八百里秦川,每月漕运往来,成百上千。    为了保护道上的周全,沿岸各地的商客,都习惯把货品交给船帮护送。这“龙脊帮”,正是为首的几大船帮之一。    “船大哥,“赵寒道,“我们要到秦州的上邽城去,捎一程呗。”    壮实船工回头,向一个老船夫道:    “谭伯您看呢?”    老船夫满脸都是皱纹,一双老眼望着赵寒二人:    “二位,这渡口好多年没人用了,你们是怎么找到这来的?”    “我俩从陇山下来的,”洛羽儿指着赵寒,“他带的路。”    “这河千八百里的,”老船夫道,“就属这一段最荒,时不时都有水贼出没。咱循例问问,二位别怪罪。”    “老伯,”洛羽儿忍不住问,“您这船上除了运货,是还载了别的客人吗?”    老船夫眼睛一眯:“你怎么知道?”    “哦没有,”洛羽儿瞥了眼赵寒,“就是随便问问。”    老船夫又打量了两人好一阵子,才道:“前头也有个丢荒的渡口,已经上来好几位了。    你俩也上来吧。”    他指了指身后,那里有个昏暗的船舱,船工们的刀枪闪着寒光。    洛羽儿有些犹豫。    “多谢老伯哈。”    赵寒朝洛羽儿一眨眼,走了上去,洛羽儿只好跟着。    “赵寒,”她边走边低声问,“你怎么知道,这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