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红小鬼_老北京政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老北京政务 (第1/2页)

    清代北京地区称为顺天府,顺天府的辖区在清初多有变化,乾隆八年(1743年)开始固定了下来,共领五州十九县。

    即通、蓟、涿、霸、昌平五州;

    和大兴、宛平、良乡、房山、东安、固安、永清、保定县(今河北省文安县新镇镇)、大城、文安、武清、香河、宝坻、宁河、三河、平谷、顺义、密云、怀柔十九县。

    又混称为顺天府二十四州县。

    整个顺天府的辖区,划分为四个厅。

    西路厅的厅长官为“同知”,驻卢沟桥拱极城(宛平城)。

    分管:涿州、大兴、宛平、良乡、房山。

    (宛平城在卢沟桥东,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20.8万平方米。明末崇祯十一年(1638年)开建,历三年而成,原为军营,后渐迁商肆民居,明清时称拱北城、拱极城。1928年12月,因宛平县已改隶河北省,故而将宛平县公署由北平市内迁至拱极城,从此改名宛平城。)

    东路厅同知,驻张家湾。(北通州中心地带。)

    分管通州、蓟州、三河、武清、宝坻、宁河、香河;

    (张家湾镇地处北京市通州区,通州古时是北京的门户,在没有汽车也没有铁路的年代,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是客货运输命脉,据说在最早的元朝时商船是能直接进到北京城里的什刹海的,有人描写过当时那时人来人往、卸粮装船、桅杆如林的场面。张家湾古城,建于明代,明清时城内商号林立,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通运桥坐落在张家湾古城墙边,横跨萧太后河,凭栏望,桥北城楼肆市,桥南人家烟火。)

    南路厅同知,驻黄村。

    分管霸州、保定、文安、大城、固安、永清、东安;

    (黄村镇隶属于北京市大兴区,是大兴新城和区政府所在地,地处北京市区南部。这里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资料证实,它于汉代已形成村落。

    金元时期,这一带由于古浑河(今永定河)泛滥,风沙淤阻,形成大片沙丘荒地,遂名荒村。元谐音名黄村。明代黄村已发展为附近地区的中心集镇。清初修整皇家禁苑南海子,在黄村村东辟海子门一座,名黄村门。清乾隆年间,黄村已经发展成大兴区的一座重要商业活动中心,有裕隆号、广顺店等十多家商号。黄村势接西山,形连燕岭,人烟辐凑,市肆繁华,被誉为“京南福地”。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京津铁路筑成通车,于黄村正南设立车站。黄村地区东部有“山东入京大道”(即今京开公路),素有京南门户之称。)

    北路厅同知,驻沙河镇巩华城。

    分管昌平州、顺义、怀柔、密云、平谷。

    (巩华城,是明代皇帝北征及谒陵巡狩驻跸之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昌平县沙河镇内。明永乐十九年(1421)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随即在此建起一座行宫,作为皇帝巡狩和后代子孙谒陵停留之处。正统元年(1436)行宫被水冲毁。嘉靖十六年(1537)世宗驻沙河,礼部尚书严嵩奏请建城及修建行宫,驻兵防卫。嘉靖十七年动工修建,十九年完工,御赐名“巩华城”。城呈方形,占地面积约1平方千米,城高10米,每隔16.7米建一垛。城以行宫为中心,南北、东西各长1000米,辟四门:南名“扶京”,北名“展思”,东名“镇辽”,西名“威漠”。)

    现在的巩华城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沧桑之中,往日高大雄伟的城垣建筑大部分都已经消失了,只留下四座巨大的城楼台基矗立在本已斑驳不堪的墙垣上。)

    京县。

    大兴、宛平二县倚城郭,称为京县,以北京城的中轴线为界,城东部及郊区属大兴,城西部及郊区属宛平。

    顺天府由于是首都的最高地方行政机关,所以府尹的职位特别显赫,品级为正三品,高出一般的知府二至三级,由尚书、侍郎级大臣兼管。

    正三品衙门用铜印,惟顺天府用银印,位同封疆大吏的总督、巡抚。

    顺天府所领二十四县虽然在直隶总督辖区内,但府尹和总督不存在隶属关系。

    但北京城垣之外的地区,由直隶总督衙门和顺天府衙门“双重领导”,大的举措要会衙办理。北京城垣之内,直隶总督无权过问。

    清代北京城区行政管理体制最大的特点是满汉分城而居,分城而治。

    “旗人”均住在内城和西郊三大营,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在外城。外城分为五城十坊,故时人有“内八旗外五城”之说。明清北京顺天府位于今北京安定门交道口西北,鼓楼东大街北,其基址的主要部分现为某教育学院东城分院校园。

    市行政机构变迁

    京兆地方

    清朝为顺天府顺天府衙署,其首长称顺天府尹。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顺天府仍维持旧制,顺天府衙署改顺天府尹公署,首长为顺天府尹。

    民国三年(1914年)10月4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颁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