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红小鬼_六九二章 大都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六九二章 大都市 (第2/2页)

治政府一半,作为长老会的场地,得到10万大洋,捐出。

    看到这种情况,长老们都知道,这是舍家办科技了!长老们纷纷变卖一些不动产,这样免得损害商业运行。

    大家凑足了100万大洋,交给了大同大学的放射学研究所筹备会,要求马上启动。

    还缺少的100万,设立了资金筹集委员会,准备向上海商会和平民募捐。这是一个公益基金实验室,属于沪海道公产,捐赠给大同大学的放射学实验室专门使用。

    这就是居里夫人的办法,但很多捐赠来自美国,因为美国是镭射产业大国,却没有机会给居里夫妇任何发明专利费。他们夫妇不要专利,认为镭是上帝给人类的元素之一,谁也没有权力拿这个发明权。

    胡敦复的弟弟胡刚复,是跟他一起庚款留学生,美国哈佛大学镭实验室毕业的博士!他曾经亲手提纯镭矿石,并研究X射线尖端科技。但那是12年前的事情。

    他回国后一直教书,现在他的学生,吴有训、严济慈等等都是中央大学、南开大学等等的物理系主任了。

    胡刚复听说要建设放射科学实验室,就赶过来帮忙。

    他挖到是,中国第一个物理学博士李复几李泽民,也是上海出生的江苏吴县人,50岁了,德国波恩皇家大学博士。他师从物理学家,氦的发现者凯瑟尔,也就是证明和收集镭发射之后的气体为氦原子。这就证明镭的衰变,即原子可以变为其他原子。这在当时颠覆了原子不可变粒子的假设。

    李泽民博士论文就是在他的指导下,也是镭的同族元素碱金属系列的光谱研究者,这是检测放射物质必备的手段。

    胡氏兄弟与李复几李泽民的谈话很有意思。

    胡敦复也45岁了,说到:“泽民兄,我一直知道你在江汉铁路工地,你做着工程师,薪水很高啊!现在我也给你那么多的薪水,继续做物理研究吧!“

    李泽民说:“不是我愿意做铁路,做桥梁,我还做过船坞,做过钢厂呢!一个是国内没有核物理的研究,另外一个我的指定任务去学习机械工程的!我花了国家5万大洋啊。”

    胡敦复问:“结果你学习了物理学?”

    李泽民说:“哪里敢啊!那次我们南洋公学的中院,四个人出去,花了20多万元!实际上他们准备自己办一个高院,但学生又不够!只好送我们出去升学!我不学机械工程,没有办法交代啊!”

    胡敦复问:“你怎么学起物理了呢?”

    李泽民说:“那时候我在英国已经学习了四年的机械工程,相当于国内的高院,本科。但我的英国的亲戚说,不学自然基础科学,就不能透彻理解工程。义理在先,工程在后!我就到生活费比较便宜的德国去了。”

    胡敦复问:“你自己掏钱么?”

    李泽民说:“那时候是大清啊!学科学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是大清允许我,毕竟义理在先,大清的学者都明白这个次序!”

    胡敦复说:“这帮子理学家,格物致知,这个学问次序是明白的。”

    李泽民说:“所以,大清又给我掏钱,我到了德国学习义理,就是物理。我学习了二年多,拿到博士。从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出去,到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回来,花了太多的钱了。回来了,但大清能让我做没有用的物理么?”

    胡敦复说:“那时候也没有物理啊!”

    李泽民说:“那不是原因,没有我不可以做么?关键是放我出去的人!那个南洋公学校长盛杏荪还在啊!我还是靠机械工程学位吃饭。”

    盛杏荪,名宣怀,字杏荪。晚清民国初年的红顶商人,此时已经去世了。宋子文回国给他做过秘书。

    胡敦复说:“你真的是前辈了!你回来那年,1907年,也就是光绪三十三年,我才出去留学。我回来在清华学校,以后一直教书。”

    李泽民说:“我知道你们。你们也是南洋公学的学弟,是那个在四川为大清朝廷尽忠的端方大人派出去的。记得他当时是两江总督,放出去你们11个人。”

    胡刚复说:“是啊。那个国民党国母宋家二小姐庆龄就是跟我哥一批。以后就有庚款了,我就是光绪三十五年,民国前一年,1910年的第一批庚款放洋生。”

    李泽民说:“我已经对得起国家了!所有江南项目,船坞、铁矿、桥梁、铁路,大项目,都有我的一份功劳。这钱他们花的值了。我早就想出来做物理,但是桥梁公司不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