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萍嵋_第92章 争贡之役箭在弦上,春城春夜情意绵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2章 争贡之役箭在弦上,春城春夜情意绵绵 (第3/4页)

,他们这些天主教徒的武士们集体离开了日本国,在海外寻找立足之地,他们瞧不起倭寇的肮脏营生,便到了暹罗国做了雇佣兵,骁勇善战,赢得了武士的尊严。

    所以说山田长政和瑞佐纯一一样,都是忠于竹千代的人,支持嫡长子继承权的。瑞佐纯一叹道:“现在日本国好多大名都站在国千代那一边,要大将军下诏书正式立嫡次子国千代为继承人。唉,自从竹千代被逼出走,反对国千代的呼声越来越弱了。我们这些暗中支持竹千代的人只得分头去寻找他,只要证明竹千代君还活着,我们就有机会发起请愿,确定嫡长子的正统地位。我被派到了大明,借着使团使节的身份暗中寻找竹千代,希望不虚此行吧。”

    山田长政捏紧了拳头忿忿然说道:“嫡长子继承是最名正言顺的。大将军的继承人正统与否,关系着日本国未来的国运!大将军夫妻太过分了,怎么可能以自己的好恶来选定继承人呢?更何况竹千代在品行和身体上都没有缺失,是个合格的继承者啊!”

    瑞佐纯一说道:“说起来,这是德川家和以前丰臣家、织田家的恩怨,大将军夫人阿江是丰臣秀吉的侧室茶茶的亲meimei啊,茶茶为了稳固丰臣家的霸业,逼迫大御所接受第三次改嫁的阿江为嫡次子的正室夫人。丰臣家还强迫大御所的嫡长子自杀,所以大御所一直仇视阿江这个次子媳妇,阿江在恐惧中生下竹千代,一落草就被大御所抱过去养着,母子之间没有任何情分,国千代是阿江亲自养大的,可是嫡长子终究是嫡长子,嫡长子继承制的正统地位岂能轻易被挑战?上行下效,以后日本各个大家族的继承人该如何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儿子们为了争夺继承权你争我枪,整个日本都要大乱了!大御所千辛万苦、忍辱负重一统日本国的心血岂不是白费了?”

    山田长政点头说道:“大御所对我恩重如山,竹千代小时候也曾经拜我为师,学习剑法和马术,为公为私,我都会支持竹千代的。我如今有使命在身,要先将暹罗国白王子殿下和北大年公主送到京城觐见大明皇帝,不辱使命,之后我会尽力帮助纯一君找到竹千代的。”

    刚踏上异国土地就找到了如此强大的盟友,瑞佐纯一忙跪地道谢。

    且说昨晚血战过后,怀义雷霆手段平息了此事,之后暗暗叫险,倘若暹罗国使团人员没有无意中听见宗设使团的计划、倘若平江伯的军队没有在市舶司怀远馆附近扎营、倘若暹罗国的护卫没有如此骁勇能战,稍微出一点纰漏,市舶司一场大屠杀在所难免,宗设这群强盗一路烧杀抢掠去了日本,留下的烂摊子肯定是他怀义出来顶缸!

    恐怕我要步上一任广州市舶司守备太监韦春之后尘,抄家灭族,凌迟处死啊!

    想到这里,怀义后脑勺都冒出一层冷汗来,恰好此时女儿怀贤惠穿着小内侍的衣服,提着食盒出门,不用说,就是去平江伯的营地探望受伤的吴讷去的。吴讷昨晚也参加了战斗,他和舅舅徐枫一样,都是在瞻园长、在徐家的族学里读书习武,时常跟着外祖父魏国公去军营历练,加入这种瓮中捉鳖的战斗是没问题的。不过昨晚是吴讷的第一次,流了血,受了伤,怀贤惠听到消息,一清早就提着药箱和大夫往军营跑,嘘寒问暖,给吴讷上药包扎伤口,这吴讷居然还没把这个幼时咬他脖子一口的人认出来!还真以为她是个热情细心的小内侍呢!

    怀贤惠从军营回来,忙吩咐厨房做了滋补的汤水和饭菜,将食盒装的满满当当,要给吴讷送饭,怀义正要去军营感谢平江伯的帮助,于是父女两个一道去。

    到了漕运兵官的营地,怀贤惠直奔吴讷房间而去,提着那么重的食盒还健步如飞,令亲爹怀义惊叹不已,唉,女大不由爹啊!

    怀义带着厚礼重谢了平江伯,徐枫亲自送他出营地,怀义说道:“听平江伯说,昨晚是一个暹罗国使团的人告知了徐百户,不知在今晚的庆功宴上,徐百户能否将这个使者引荐给我?我要当面重谢,这个使者不仅仅是我们市舶司的恩人,还是全广州的恩人啊,若真被宗设这种强盗得逞了,广州生灵涂炭,恐怕会影响皇上开海禁的雄心。你也知道,朝中大部分官员都反对开海禁,皇上那里压力很大啊。”

    看来是瞒不住了,不过很多事情还在云雾中,今竹的身份不能当众暴露,徐枫便低声对着怀义耳语了几句。

    怀义如遭雷劈,比发现自己闺女喜欢吴讷还惊讶,“果真?”

    徐枫点点头:“此事皇上下令封口,连宫里的淑妃娘娘都要装作不知,下了懿旨宣她进京,今日事急从权,我不得已才告诉你,必将此事密报给皇上知晓。今晚你晚宴上见到她,千万要当做不认识。”

    怀义连连点头,“这个自然,你放心,我从来就不认识她。”

    许多年以后,人们把广州的这场由日本国使团内讧引发的战斗叫做“争贡之役”,历史评论家说如果这场战役没有大获全胜,让宗设使团得逞,大明刚开的海禁会大大受挫,可能会重新开始海禁,正在开放建设中的月港会胎死腹中,大明帝国将永远闭关锁国沉睡下去,直到有一天西洋人的炮火将封闭的大门粉碎,帝国在恐慌中醒来,却发现自己已经无力应对外面的世界了,帝国已经被世界抛弃了两个世纪。

    甚至有历史评论家戏称,暹罗国的使团那位无意中听到宗设屠杀计划的使者才是大明的救命恩人,是她消除了本该是海禁历史拐点的“争贡之役”,挽救了尚在襁褓中的大明航海事业。

    不少历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翻遍了大明的各种故纸堆,还有暹罗国黑王子纳瑞宣王时代所有使团的人员名单,均没有找到那位神秘的随团使节。可是有位叫做暮兰舟的三流历史爱好者在一个叫做怀义的太监墓志铭里找到了只字片语,这位最后官至司礼监掌印太监在致仕回家养老含饴弄孙,老糊涂了,经常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他对着最疼爱的外孙说过一句话,说“争贡之役”时,他正担任广州市舶司守备太监,“得枫竹示警,杀敌三百余人、擒匪首,得救广州。”

    这个“枫竹”应该就是暹罗国使者名字的音译!大明四夷馆翻译地名和姓名一般都直接用音译,就像“八百媳妇国”其实就是“兰纳国”一样!三流历史爱好者暮兰舟自以为找到了答案,狂喜的翻遍暹罗国纳瑞宣王时期的出使名单,还真的找到了类似枫竹发音的名字!此人将自己的发现撰文发在历史研究网站上,觉得自己此举是史学大发现,三天后终于得到了一个评论:“楼主该吃药了,怀义老年痴呆症的话你也信。”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个历史爱好者从此心灰意冷,停止摸鱼,专心写网络小说去了。

    且说枫竹二人的幽会被“争贡之役”打断,温情脉脉的重逢变成了鲜血淋漓的战争,怀义逃过一劫,次日夜里再次设宴款待暹罗国和北大年的使团,还将平江伯、徐枫、广州卫指挥使、广州府府尹、同知、教谕、按察司按察使等等有头有脸的人物全都请到了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