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章 贱人  (第1/2页)
    何远看到这条消息,翻了个白眼。    还能发微信,看来也不是什么急事儿。    不然自己刚下机那会儿,电话就该打过来了。    何远将手机扔到一边充电,去了浴室洗了个澡。    出来换了身衣服之后,何远还有闲心给自己泡了个茶。    这一趟北京之行,虽然没受什么苦,但还是让何远感到一阵疲惫。主要是前几天每天都要跑景区,后几天则是忙着处理唐老的后事,顺带着安抚唐朵朵的情绪。    这让刚清闲了几天的何远,重新感受了一下什么叫做“被掏空了身子”。    重回故地,何远用另一种眼光审视了一下北京人的生活。    在北京,几乎每个人都非常赶,步履匆匆。    何远甚至好几次都看到衣着体面,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路上遛弯儿的时候突然停下来,随手捡起几个瓶子捞在手里。    看那样子也不像是穷人。    以前何远呆在北京的时候,就有一种很诡异的矛盾感。    一边是缓缓上升的工资,另一边是日益上涨的生活成本。    这里的人一边为着生活而奔波,另一边,他们又好像内心平静,丝毫不慌。    就好像地铁票改价那会儿,大多数骂的都是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而一些呆了几年的老人,则是毫无感觉,稳得一逼。    要知道以前的北京地铁,不管去哪儿都是两块钱,改价之后三块起步,同样的距离,从以前的两块变成四五块,对很多人来说直接翻了个倍。    要不是何远工资跳的也快,可能他连地铁都坐不起了。    这次再回去一看后,何远渐渐明白那种矛盾感是什么了。    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对行政命令的执行速度,是全国最快的。    像那个“一带一路”的政策,刚下来没两个月,何远就看到之前小区外面空着的那个邮政储蓄银行,变成了一个小超市,外面挂了个“一带一路”的牌子。这一次再回去的时候,满大街都是这种“一带一路”的小商铺。    这里的人对各种行政上的频繁变化已经见怪不怪。    再说了,有不好的,自然就有好的,比如说房价。    北京的房价年年都在攀升,以前的燕郊,现在的雄安新区,都是政府带来的政策红利。    像之前雄安新区规划刚一出来,何远很多同事直接辞职了——这个时候何远才知道他们都是雄安人,以前听都没听说过这个地儿。    但现在,“雄安”两个字,就代表着下一个“亿万富翁”。    连谈女朋友都变得挑挑拣拣起来。    所以北京人,以及北京周边城市的人,对于未来都没有太大恐惧。就好像天津一样,虽然一直都在抵触北京的吞噬,另一边,它们也在疯狂吃着北京消化不了的流量人口——之前很多在北京无法落户的人,随着前几个月的“人才抢夺战”,顺利落户天津,连带着天津的房价也一路暴涨。    相比之下,南方的经济就更有活力一点。    毕竟那边当年只是个小渔村,本地人口并不太多。    说的直白点,就是底蕴不够深厚,哪怕有政策红利,能吃到的人也不太多。    所以和北方这边,有房有地的土财主相比,南方的人,大多数只能靠着自己去拼搏,以期自己能够早点实现“经济自由”。    不过这些都跟何远没什么关系了。    他只是触景生情,感慨下世事无常。    这年头,总有人希望赢在起跑线,但有的人一出生,就生在了终点。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人直接就生在了罗马。    什么时候起。    努力成了笑话。    拼爹成了骄傲。    拼搏成了可耻。    掏空父母六个钱包成了炫耀。    每个国家随着经济发展,都会出现这些众生百相。    以前我们所嘲笑的那些事情,现在正在一幕幕上演。    什么时候起,当这个国度的年轻人不再愿意努力,不再对未来抱有幻想。    大概我们也就废了吧。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娘则中国娘。    何远感慨完毕,摇了摇头,喝了口热茶。    这些管他什么事儿,他现在只是一只混吃等死的咸鱼。    在屋子里休息一会儿后,何远到了院子。    小家伙不在家里,整个房子好像少了点生气。    农村里人本来就不多,何远一个人住在这么大个屋子里,说实话有点冷清。    要是到了晚上,就更可怕了,连上厕所都不敢去。    以前得了脑瘤,还无所谓,反正早死晚死都要死。    真要见到什么鬼啊之类的东西,何远也不感到害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