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六章:每人一个问题 (第1/1页)
“我是江黎川。” 声音低沉、沙哑、厚重、似乎透着不可一世的态度。 对对对,就是那个声音,昨晚吼出云霄九天气势的就是他。 灯光开始不停闪烁,记者采访已经进入工作模式。 这时,一旁的苏杰走到人前伸出两只手压了压。 “我是江黎川的经纪人,请记者朋友不要着急,大家都能采访到。请将你们的话筒放到桌前,谢谢配合。” 苏杰一说完,顾寒猛瞅一眼。 你咋成经纪人了? 剧本不是这么聊的? 顾寒的眼神苏杰自然装作看不到,他长年谈客户,仪态腔调控制的很得体,穿衣打扮本身就像个职业经理人,说他是经纪人没有人不相信。 记者们听到这位苏杰先生是江黎川的经纪人,一开始还挺纳闷,不是草根歌手吗? 好声音是首秀,怎么就有经纪人了? 不过很快他们就能理解,现在娱乐圈造星模式多变,说是草根素人,其实背后都有经纪公司运作。 从造势、宣传、话题引导一步步打造自己公司艺人,类似成功的艺人很多,并不新奇。 “苏杰先生,我们需要江黎川亲自回答记者的提问好吗?” 来自北新卫视的孙苗说道。 “可以。但是采访的媒体比较多,稍后我们还要为了PK赛进行排练,所以时间比较紧。“ 他知道接下来的话会引起很多人的不适,但还是说道: ”每家媒体只能提一个问题?你们商量一下,这样分散一下问题也不少呢。” 苏杰就像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将,面对这些记者根本不紧张,反而轻松自如。 苏杰的要求确实像个炸弹,引起了所有媒体的不满。 等了两个小时,才问一个问题? 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么狂的选秀新人。 就算歌后苏澜,影帝白易晨都不敢提这种要求。 他江黎川凭什么? 说着还有记者想要走,可是刚抬屁股,发现其他人也只是说说,并没走,他又坐了回去。 毕竟等了这么久,提一个问题,提两个问题都无所谓。有足够的画面和内容就能完成几篇报道,总不能今天白来吧,不过谁也不敢第一个说话。 记者们不说话,顾寒也不说话、江黎川戴着墨镜更是一句话不讲。整间教室大眼瞪小眼相互看着默不作声。 “还十五分钟,如果大家不提问我们就去排练了……” 苏杰反而催促记者。 有几位记者一生气话筒都掉地上,咣当一声很响。 孙苗脸色最难看,但最终还是她第一个站出来: “北新卫视每日文娱报道,孙苗为您报道选透新人江黎川的独特声音。” “小川你好,这样称呼你可以吗?” 孙苗在采访时瞬间转变成一个非常专业的记者,文雅大方口齿清晰。 江黎川点点头:“可以。” “我的问题想必也是很多观众想问的,就是你独具魅力的声音。” 孙苗笑道:“有人评价你的声音具有毁灭星球的力量,但更多观众还是欣赏你对情感的处理。一首摇滚乐不仅有气势,更能带动现场和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这种能力并不是谁都具备。“ 孙苗见江黎川没有任何想说话的意思,脸色更佳难看,她勉强的笑了笑,继续说: ”那么观众们很好奇,你的声音如果和曾经的摇滚之王崔天齐比较,谁会更胜一筹?” 这个问题一抛出,现场其他媒体无不佩服这位卫视的记者。 前面夸你几句,紧接着拿你和一代摇滚王比较,怎么回答? 这么多媒体等了两个小时,闷气憋了一肚子,也该出出气。十几台摄像机全部打开,看你能怎么说。 “怎么回答都是错的。“几位娱记小声讨论。 ”评价崔天齐,这位新人江黎川估计还没这个资格。但如果说老崔更厉害,这样不仅贬低自己,还丢了好声音的牌面,两难。” “可怜的孩子,倒霉就倒霉有一个自视甚高的老师,还有一位不懂装懂的经纪人。” 孙苗的问题确实尖锐,其实就是在挖坑。 其他几位记者都在替江黎川惋惜,毕竟回答这样的问题都不会有什么正面的新闻。 顾寒和苏杰也没想到,记者这么狠,刚上来就来大招。 毕竟崔天齐的粉丝涵盖两三代人,回答不好,小川还未出道就开始树敌。 问题难是难了点,顾寒却不紧张,始终面带微笑像没他事似的。 所有人的焦点还是在江黎川身上,看他怎么回答。 只是等了那么四五秒,江黎川终于开口: “这个时代不会阻止你自己闪耀,但你也覆盖不了任何人的光辉。他是摇滚乐坛的奠基人开创者,我只是这条路上的晚辈,对于你的提问我不敢造次。” 孙苗听到这个回答当时就愣住了。 她完全没想到初出茅庐的选秀新人竟然能回答出这种答案。 她怕听错了,在脑子里快速过了一遍,又琢磨了一次,这才发现这个回答简直无懈可击。 不光孙苗,其他记者也吃惊于江黎川的回答。 不是说他不爱说话吗? 回答导师的问题都磕巴? 怎么可能回答出这么机智的问题? 这简直是明星采访,最典范最标准,而且谁也不得罪,最值得学习的范本。 这情商太高了吧? 听听这几句:不阻止你闪耀,但你也覆盖不了别人的光辉。 即表达了自己唱歌的独立性,也说出了每个人对音乐的追求是自由的。 后面一句还总结了一下崔天齐的地位,作为一个晚辈能有这样的觉悟,哪怕身子放低一点,绝对不会有任何人会觉得他在看轻自己。 其实比这些人吃惊的还有培训班的学生,他们更了解江黎川,这完全不像是那个磕巴迟钝木讷的江黎川。 苏杰知道这是顾寒的问题,看了看他没有说话。 第一个问题结束,苏杰赶紧上前: “这位孙记者,你的问题问完了,请下一家媒体。” 紧接着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媒体一一上场提问。 虽然后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再那么精彩,但已然保持着那副面无表情酷酷的姿态。 有个记者问道: “请问你声音是天赋异禀,还是后天努力?” “天赋。” 记者有些吃惊,这回答好不低调。 “你觉得其他几位选手,哪个竞争最大?” “没关注。” 同期参加好声音就那几个,你说没关注?被别人听到会不开心的。 “四位导师转身时,当时你在想什么?” “唱歌。” “苏澜选择你时提到了孩子,你是不是缺乏母爱?” 问到这个问题时,江黎川有意识的看了看这位记者,迟疑了几秒还是回答道: “不。” “……” 这样的回答显然不是记者想听的,非常扫兴的进行下一个记者的提问。 很快十五家媒体提问环节结束。 想单独采访,这位讨厌的经纪人肯定会拒绝。现在是海选阶段,等进入决赛全国关注度就会进入一个聚焦期。 那个时期做任何报道,关注度会出奇得高。深度采访可以到PK赛前再进行,这个期间主要看江黎川的比赛成绩如何。 记者们以为就样,最多再扑拍几张照片。 没想到苏杰又说话了: “还有最后一个环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