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章 焚天 (第2/2页)
魏忠贤摆手,太监退出,有管事赠予银两,太监欢天喜地离去。 时季入冬,信王赈灾全面拉开大幕,秦园、琮记在文无忌、宋秦歌调度下高效运转,京城顺天府内魏忠贤独处的宅院也在不断的接收发送着各种信息。 信息来自锦衣卫、东厂及其朝廷其他机构,宅园内魏忠贤不断的决策部署。 对于赈灾过程中信王所能遭遇的各种问题和及其流程内的猫腻,魏忠贤比信王,甚至是文无忌、宋秦歌还要清楚。 诸如各地粮市价格的变动,信王借粮,常家村事件等魏忠贤都是了如指掌。 信王赈灾还没有真正意义的触及到世家门阀利益,也没有杀伐果断的处决截留赈灾粮的小官小吏,双方都处在一个彼此试探的层面,所以魏忠贤不急于出手。 眼下所有运筹的重心都在监视信王的部署当中,朱由校对魏忠贤恩宠信任,魏忠贤还要将朱由检控制在手中。 早先是判断信王侧有人,宫内信息传来,魏忠贤的判断则完全被证实。而且朱由检绝对的信任这个始终 蛰伏在暗处出谋划策之人。 心腹,心腹,魏忠贤最能理解这两个字的含义。 太监退出,许显纯开口:“也就是说信王侧不仅仅有出谋划策之人,而且这个隐居暗处的人还猜测到了女真对高丽出兵的预谋,并且向信王出策谏言皇上。” “近期没有论及女真向高丽出兵事宜,说明信王谏言但皇上不以为然也没有付诸到朝廷商议”杨衰进一步推测。 魏忠贤神复杂起来; “准确的判断了女真出兵高丽,天纵之才呀,朝堂之上是没有人看出女真这一步落子。皇上恩宠信王,他如若信王府得势,这个人就会一飞冲天。能如此判断,莫非是来自军中?” “军中如若有此人才,傅大人,冯大人、崔大人理应知晓”许显纯开口。 魏忠贤沉思的时候房间内安静了下来,有风从庭院内吹过,枯枝折断的声音清晰传入。 “让应星到赈灾区域走走,找到信王边这个人带回来,看看什么摸样!认不认识” “大卸八块”杨衰仄仄开口。 魏忠贤摇头:“太粗鲁了,找到这个人,去了解对方的需求!要什么,权利还是财富,都给。也让他安心的跟随着信王,杀了这个人,信王会怀恨在心,让这人归属过来随后去替信王做事,治标治本,信王翻不出手掌心” “千岁高见”许显纯阿谀奉承。 天地为炉,万物为铜,大明朝廷另外一股力量随着魏忠贤的抉择被卷入其中。 内cāo)军; 宫城内cāo)军规模万人,可以内穿甲衣出入宫。锦衣卫直接向大明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却没有权限出入宫城,而魏忠贤把控的内cāo)军则可以,进出自由,负责宫城安危。 朝堂之上就女真出兵高丽的应对之策争论不下,魏忠贤甥子傅应星领百余骑内cāo)军出城直奔赈灾点。 高丽都城; 大明朝廷宫城内紧急议事的时候多尔衮、阿敏、岳托大军已经对墙宽城厚的高丽都城展开了第四次的攻击。 另外空间历史中天启七年大金长驱直入高丽,国王李棕得知女真军队渡江南下,定州失守,仓惶逃离都城到江华岛避难,随后命姜踌、朴雴到大金中军投书议和。 阿敏提出高丽割地、协助捉拿毛文龙、借兵、永绝明朝、入质纳贡等诸多条件,高丽迫于无奈答应多数条件,但却在永绝明朝的条款中做了坚持,直到大金数年后第二次东征,高丽沦为大金附国。 另外空间的时间线在当今格局中已经偏离产生变化。 大金左路济尔哈朗所部自云山迂回,利用女真中路、右路大军对高丽军队的吸引如若无人之境,多尔衮、阿敏大军横渡强清川江将兵锋蔓延向高丽都城时左路济尔哈朗已经截断高丽皇室的退路。 国王李棕被困死在都 城当中。 天色明亮起来的时候将高丽都城围困水泄不通的大金军队时经一夜准备。再一次展开猛烈攻击。 新组建的重军所装备火炮数量有限,震耳聋的炮击生中大型投石器也将巨石抛投向高丽城墙。 实心弹、开花弹接二连三砸落,墙面震动,石屑四溅,火光从城头冒出开始蔓延,竭斯底里的喊叫声不绝于耳。 以城廓为界,延绵数里的城外大金骑兵来回奔驰,箭矢如雨落下,城墙内侧密密匝匝的高丽士兵在将官指挥下扑向城墙。 大金势力不断扩充的同时和大明军队鏖战,此时对于攻城战术的应运已经千锤百炼娴熟到极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