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魂_第八十一章 奇思妙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一章 奇思妙想 (第2/2页)

了天空。

    徐贵拔刀劈砍,金铁猛烈碰撞产生的刺耳声响化为波纹朝四周猛然扩散出去,巨大的冲撞力疯狂涌入体内,连退数步,另外一道人影大鸟般扑进,劈手夺刀,左拳砸中徐贵头部。

    视线失去平衡倒下的瞬间,徐贵看到另外六名已经被拳打脚踢后委顿在地面的属下。

    “大乘教?”昏厥的前一刻,徐贵做了这样的猜测。

    山东武定州阳信县常家村;

    区域属于黄河冲击平原,县境南高北低,整体平缓,土地肥沃,旱灾和瘟疫导致了这片原本可以然给民众衣食无忧的土地荒芜起来。

    到天启七年,境内已是民不聊生。

    常家村赈灾点因为北接黄河,半月时间内汇聚在境内的灾民达到数千人。

    区域内并没有琮记、秦园人员,山东境内琮记、秦园负责的赈灾点主要集中在运河沿线,虽然大量调入人手,但以灾区面积而言,四门寨力量依旧薄弱。

    所以琮记、秦园划分重点区域,沿途不断的引导,维护以运河在

    内主要几条航线和官道的安全。

    至于灾区其他区域,充当核心运转力量的还是地方州府、县城力量。

    夜色尚未消退,灾民已经自常家村施粥点外围排起了长队,天明时分,施粥点熬粥开始救济,人群喧哗了起来。

    持久弥漫在曹州的风雨过济南府后停息了下来,常家村上空虽有云絮但洒落下来的光线还是能让人受到些许的暖意。

    看着比前增加了规模的灾民,王家振皱眉。

    “只是数时间,灾民人数已经翻倍增加,看这趋势,信王抵达时恐怕灾民人数要达到万人”

    侧同伴石虎耸肩,随后叹气。

    “天灾,该做的朝廷都做了,而且是信王赈灾,余下的事只能听天由命”

    王家振不语,视线落向远方盘旋在低空的乌鸦。

    应该又有支撑不住的灾民殒命在赶赴向赈灾点的道路上,或者是发生了打斗之类的事死了人。

    “什么时候能结束?”王家振心想着。

    王家振、石虎都是锦衣卫。

    之所以出现在常家村是因为信王朱由检。

    锦衣卫、东厂都没有将目标确定在诸如曹州、武邑县、河间县等大型赈灾点,北方所有的重心都围绕信王活动线路安排部署。

    魏忠贤、田尔耕要对东林党背后的利益团体下手,还要监视朱由检,查出活动在朱由检侧出谋划策之人。

    朱由检和文无忌、宋秦歌合议确定“借粮之策”,行程的重点就在山东境内,区域内有大明多位郡王,包括武定州阳信王。

    根据锦衣卫缇骑所传送信息,内朱由检将抵达阳信,途中会在常家村短暂逗留,查看赈灾的落实况。

    既要监视朱由检,又要保护朱由检,这都是锦衣卫需要担负的职责。

    想到即将抵达的信王,王家振内心钦佩。

    对于赈灾过程中赈灾粮的落实况,王家振自然知道其中存在的诸多猫腻,这都是彼此心照不宣的一种默契,环环相扣,从地方州府到朝廷官员心照不宣。

    锦衣卫无能为力。

    锦衣卫只奉旨办事,不论对错。

    但对于大明王朝,王家振在内的锦衣卫都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念。

    午间,判断朱由检抵达时间的王家振、石虎分头巡视随后又聚在一起,信王要抵达阳信的消息先是传送到县城,和县城治署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地方富商又聆听到内容不一的信息。

    朝廷赈灾点运转之后便有地方大户开始设立赈灾点熬粥救济、分发粗面馒头。

    这是对朱由检赈灾的一种曲意迎合,也是符合地方大户利益的驱使。

    灾祸加重,饥民数量增加,除了少数为富不仁的地主,稍微开明或者有心思的大户都会做出目的不一的表态。

    有的心存仁慈,施粥积善,博取好的名声,更多的则是从自利益出发,灾荒,灾荒,有的人要死去,但也有人要活下

    来。

    家产单薄或者穷徒四壁的民众首先会在灾荒失去生存条件成为饥民、流民,在熬不下去的时候轰然栽倒在求生的道路上变成野狗啃咬、乌鸦啄食的对象,而稍微有田地的民众则无法坚持时变卖家产苦苦支撑。

    田地自然而然落入到大户手中,通过这种天灾产生的极端以人为手段干预,地方大户即实现了土地兼并的目的,也达到了将眼中部分‘刁民’淘汰的目的。

    天灾年年,周而复始。

    中产变成富农,富农走向贫民,贫民沦落为乞丐丧失生存的条件而地方大户手中土地越积越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