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二章 狠狠打 (第1/1页)
蛮清欢的脸色变了,当下转身大步往外走去。 留下几个丫鬟面面相觑。 秋桐居里苏氏一回头,刚刚离开的闺女怎么回来了,并且步履匆匆,吓得她一跳。 “怎么了?” 少女喘息了一下,“娘亲,上回英国公府小少爷,可是跌断了腿。” 苏氏点头,“我没与你说么?” 蛮清欢攥紧了手心,心头一片冰凉。 萧晟! 而少女口中咬牙切齿的那人,此时正在自个的寝宫中,半躺在贵妃榻上,吃着一串紫莹莹的葡萄。 一边小内侍低眉顺目的回话,“……两家都警告过了……” 萧晟捻起一粒葡萄扔进口中,眸中厉光闪过。 “多盯着些,有那不长眼的,有一个算一个给本宫狠狠打。” 那只小野猫还真是敢,若不是自己多留一个心眼,等她的亲事定了下来,自个还蒙在鼓里。 萧晟狠狠的嚼着葡萄,显然把葡萄当成了某些人。 他倒要看看,哪个不长眼的还敢觊觎他的女人! 这个府中要问于氏最待见谁,当然是集大房希望于一身的嘉哥儿,一连好几次都未见到他的人,不免想念。 这日,于氏吩咐自个院中的小厨房,做了嘉哥儿最喜欢的点心,亲自送到了外院。 外院教习先生所在的院子空无一人。 嘉哥儿去了谢家族学,蛮昱锦,二老爷肯定不会再让他上东余书院的了,是以原本的先生并未辞去。 只是蛮昱锦的伤,现下只能趴着,上课是不能的了,先生被放了假,那教习处自然空无一人。 “过了过了,”于氏抓住路过的小厮,“我们嘉哥儿上哪去了?怎么能不在里头?” 小厮摸了摸后脑勺,“孙少爷不是去谢家族学了么?” 这都好些天了,大夫人怎么还问他? 小厮不解。 “谢家族学?” 于氏脸色微变。 “什么谢家族学,跟我们嘉哥儿有什么关系?你同我把话给说清楚!” 小厮,“……” 他是不是遇上了假的大夫人,自个的亲孙子上谢家族学都不知道,还要来问他这个外院的无名小厮? “孙少爷上姑太太家的族学上学去了,以后都不来这处。” 于氏一张脸青了又紫,回到屋里头,迫不及待的喊来了裴氏。 “你同我说说嘉哥儿到哪去了?” 裴氏眸子一闪,晓得于氏这是知道了嘉哥儿上谢家族学的事。 心头有了计较,“媳妇这几天事忙,倒是忘了同您说这事儿……” 笑了笑,尽量让自个看起来不那么心虚。 “嘉哥儿一个人念书不免寂寞……” 于氏却拍着桌子,厉声打断了她。 “你的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婆婆?这么大的事情也不同我商量一下,自个就决定了,谁给你的胆子?” 心里恨恨的想着,平时真是太纵容她了,纵的她胆大包天。 她晓不晓得嘉哥儿对她们大房来说意味着什么?就这么随随便便的把他送到外头,万一嗑着了碰着了怎么办? 裴氏垂眸,“这件事祖母晓得,能上谢家族学,还是祖母请姑母帮的忙。” 说是老夫人晓得此事,于氏更加生气了,“她那是老了,糊涂了,你能……” 意识到自个说漏了嘴,“我是说老夫人年纪大了,该享清福了,没事别老去烦她……” 裴氏垂着眸子,眼中的讥讽一闪而过。 老夫人年纪大了老糊涂了?到底是谁糊涂? 婆母是喜欢嘉哥儿,把他当成眼珠子似的疼,往常她也没有多想,她的嘉哥儿命苦,从小没了父亲的关爱。 这次蛮昱锦的事情,叫她突然警醒,慈母多败儿,长于妇人之手的男子,更是缺乏了远见。 万里路读万卷书,关在后宅里的女子,不管学识有多好,终究在眼界上不够宽广。 这样的人教育出来的孩子,你能指望有多大的远见? 并且人总是群居动物,嘉哥儿需要同龄伙伴,虽说府上可以找出一两个年纪相仿的小厮陪伴他一起成长,可小厮终究是下人。 裴氏不是看不起下人,只是下人总是对主子多有迁就,她不希望自个的儿子,长大了是个自大又目空一切的纨绔子弟,明明坐井观天,却一副天大地大老子最大的人的蠢货样。 “明个,就别让嘉哥儿去了,在自个府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往外面跑什么跑。” 别的裴氏可以迁就,可关于嘉哥儿却是寸步不让,不过也不会蠢到直接反对。 说起话来还是比较委婉的。 “将来嘉哥儿要支撑大房的门庭,少不得要交几个知心的朋友,在一起从小长大的情分,自然不是旁人可比……” 就这一句话,堵的于氏,明知裴氏是故意,却无话可说。 她能说裴氏未雨绸缪是错的?她能说自个的孙子不需要旁人的助力? 那股子憋屈劲憋着别提多难受了。 不过她是婆婆,多少要找回一点婆婆的尊严。 “如此也好,叫嘉哥儿在谢家族学里好好学,切不可偷懒,更不可顶撞了先生。” 话虽说的漂亮,可那股子老血哽在喉咙里,硌的她哪哪都不舒服。 心里头更是从此对裴氏多了一份隔应,待她不是从前那么亲热了。 一场秋雨之后,天又凉了几分,这天蛮昱旭从国子监回来了。 过几日国子监与京城的其他书院,要举行蹴鞠赛,邀请兄弟姐妹们前去观战。 嗯,其实去给他摇旗呐喊。 往年这蹴鞠赛,也就是各书院之间相互切磋,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 今年不知道为何,就在蛮清欢等人归京的第三日,日理万机的皇帝竟然亲自过问了此事,甚至从自个的私库里,拿出一块尚未雕琢的上好田黄石,作为此次赛事的彩头。 什么事有了皇帝的参与,那就不再是小事。 这场赛事到底该由谁来主办,太常寺和鸿胪寺争的脸红脖子粗互不相让,以后还是皇帝拍板,让两寺一起协办,才让两寺停止了争吵。 宽阔的跑马场四周搭起了许多的彩棚,到时不光姑娘少爷,各家的夫人老爷都要前去观看。 既是娱乐又能拍皇帝马屁的好事,谁不愿意干。 .。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