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广州城 (第2/2页)
州城墙,第一次是在洪武十三年修建,被称为“旧城”,城周三千七百九十六丈,大约12.53公里。第二次修造城墙我因为嘉靖年间抵抗倭寇,两广总督吴桂芳在嘉靖四十二年增筑外城,自西南角楼以及五羊驿环绕东南角楼,长一千一百二十四丈,高二丈八尺,周长三千七百八十六丈,城门八座。根据杜车别的《明末清初人口减少之谜》一书上记载,广州城人口在200万左右,人口密度之大远超超一般的现代城市,是华南最大的城市。在码头不远的珠江两岸房屋林立,尤其是北岸,岸边酒楼、青楼、戏楼、茶楼、赌场等各种餐饮、休闲、娱乐密布,真真是好不热闹。 从靖海门进到外城内,房屋店铺更是密集,在壕畔街更是广州城商业娱乐最繁华的地段,所谓壕畔就是原来广州城旧城的护城河,濠水从东西水门而入,从归德门出,壕畔朱楼画榭、鳞次而家。隔岸有百货商铺,五都之市,香珠犀象如山,花鸟如海。番夷辐辏,日费数千万金。饮食之盛,歌舞之多,过于秦淮数倍,天下商贾皆聚于此。有诗《濠畔行》者曰:“花舫朝昏争一门,朝争花出暮花入。背城何处不朱楼,渡水几家无画楫。五月水嬉乘早潮,龙舟凤舸飞相及。素馨银串手中灯,孔雀金铺头上笠。风吹一任翠裙开,雨至不愁油壁湿。”可以说壕畔街就是明代广州城的CBD。 早在穿越之初,文朝乾、李道宗他们就在沈立本的帮助下,在壕畔街买了一套三进的大宅子,完全可以住下考察团的所有人。 李道宗带领十几名穿越众找到位于壕畔街的宅子,守门的小厮沈全看到李道宗的时候楞了一会,随即醒悟过来,高兴的喊道:“李老爷,您可回来了。”沈全是沈立本原先安排给李道宗他们的下人,做点打杂跑腿的事儿。最后一次穿越贸易之前,文朝乾他们跟沈立本说这次回去时间可能要一年左右,沈全就被安排给李道宗他们看房子,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在这里等消息,李道宗他们来了,立刻去通知沈立本。原本就是广州巨富的沈立本,如今估计已经是广东首富了,是不是大明首富不一定,杭城的王士元同样是巨富,江南在本时空尤胜广东。 李道宗笑着对沈全道:“是啊,终于又回来了,你去禀告沈老爷,明日一早我就去拜会他。”他扔给李全一枚一两的银元,算是他的跑腿费,“这是赏你的,快去吧。” 沈全高兴的接过银元,瞟了一眼,眼睛就亮了起来,这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银币,比西洋夷人的银币更加精致好看,连连点头谢了一番,跑去禀告沈立本了。 一行穿越众进到宅子里,只见这宅子雕梁画栋,月亮门、抄手游廊、假山池塘、竹林碧水,让人一见心情舒畅。穿越众当中不少人都游览不少古代园林,何承光就游览过广东的清晖园,这所宅子虽然比清晖园小的多,但是也算的上精致了。曹佳林对何承光道:“老何,你们情报站可是抄上了,提前入住豪宅了,我们还得住活动板房。” 何承光却故意道:“曹佳林同志,你这思想觉悟有待提高啊,革命工作只是分工不同嘛,我们这这样的房子是工作需要。”曹佳林竖起一根中指,后面的一众穿越众也是一片嘘声。 沈全看房子还是很尽兴的,打扫的一尘不染,非常干净。只是没有备用那么多被褥,好在这里不是临高,广州城内只要有钱,什么东西都能买到。原本坐了两三天船的穿越众有些疲累,现在听说要去逛街买东西,立刻来了兴致。 李道宗道:“你们别都去买东西,去两个人,把船上的同志给接过来。去买东西的等那个沈全回来给你们带路。” 十几个穿越众只好抽签决定,谁去接人,抽到去接人的一脸郁闷,抽到去买东西的满脸笑容。李道宗嘱咐他们要小心,别得意忘形了。 好在一切顺利,顺利的把人接进了城里,在沈全的带领下,何承光他们也顺利的买了东西回来。其实情报站人员的生活物资基本上都自己带了,主要是为了考察团其他成员购买的席子被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