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临高1628_第二十四章 准备登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准备登陆 (第1/2页)

    一连开了20小时的谈判改组会议,大家都有些疲惫,众人走出会议室,上到甲板上,被海风一吹,精神了不少。

    文朝乾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道:“执委会改组会议的内容还是要和大家通报一下,但是现在要把大家集合起来开大会难度太大,还是我们分头去宣布吧。”

    执委们都点点头,分头去通报改组会议的情况。

    船队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航行,已经抵达了琼州海峡,临高金牌港的外海。

    此时已经是D 1日,公元1628年11月2日,崇祯元年十月初七日,下午3点多。

    执委们通报完改组会议情况之后,再次集合在一起,共同指挥登陆。

    李道宗拿起一架德国视得乐7X50倍航海测距微光望远镜,远远望去,只见金牌港海湾内郁郁葱葱,密布着大片的红树林,少说也有上万亩。红树林上空还盘旋着许多的鸟类,不时有飞鸟落在红树林的枝头上。

    蒋以任看着远处的红树林感叹道:“想不到明末的海洋环境这么好,这么大片的红树林,在原时空可不多。临高的森林覆盖率应该很不错。”

    林木森呵呵一笑:“那是,临高才多少人口,万历四十五年,临高户籍人口才24900人,当然实际肯定不止。就算翻个倍也才六七万人。人少就自然破坏的少。根据县志记载,明清时期临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到了民国,特别是抗战爆发之后森林被日寇大规模砍伐破坏。到了1950年临高全县森林面积只有区区的9877亩,森林覆盖率只有惨不忍睹的0.5%,全县找不到一片超过1000亩的杂木林。而整个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也只有12%左右,直到2018年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才超过了50%,而临高的森林覆盖率则是达到了60%以上。”

    张志军也拿着一架海军HJG-7x50军用望远镜,看了一会说道:“今天时间不早了,登陆行动还是等明天早上吧。今天先派出测量人员,测量一下水深。海湾内有这么大一片红树林,要建码头先得把树给砍了,现在只能马袅半岛的北面先建一座码头。”

    文朝乾点头道:“这个我们之前有过计划,事先也做了准备。我们准备在马袅半岛北面海岸修建一座趸船码头,可以停靠2万吨级以下的船舶。用200L钢质浮筒修建一座100米长的浮码头,可以供小型船舶卸载货物和人员。在马袅半岛西侧,也就是金牌港的东侧修建一座1000米的重力码头。我们还采购18艘海军退役的中小型登陆舰艇,登陆不是问题。”

    李道宗道:“在计划中金牌港是作为大型货物的卸载港口和海军基地。博铺港则作为民用港口和工业区,要不然将来军船民船都挤在一起,不太好管理。工业区应该远离军事基地和居住区,特别是化学工业区,新闻上时不时的报道发生泄漏爆炸事件,我们可禁不起这样的事故。”

    张志军也赞同道:“军港和民港是要分开,以后肯定会有大量明代本地人来临高,军民港在一起不利于保密和安全保卫工作。”

    有了四艘现代化军舰的加入,海上保卫任务就直接交给了海军。肖振国、秦海波和44308舰航海长孙继业、46106舰航海长吴刚分别带领两组测量小组前往两个港口测量水深。穿越众带了不少的测深仪器设备。测量组每艘小艇上都带有测深杆、测深锤、回声测深仪、多波束测深系统。

    肖振国和秦海波这一组十个人,所有人全副武装,身穿07式海洋迷彩,内着防弹衣,外套救生衣,头戴凯夫拉头盔,鼻梁上挂着太阳镜,脚蹬07式军靴,手拿HK416自动步枪,很有一副美式电影大片里的出场镜头。

    快艇行驶到距离马袅半岛北海岸150米处停下,开始测量水深。快艇刚刚停下,就看到远处有一道狼烟直冲天际。“快看,那是不是狼烟?”说话的是王业立,25岁,武警某部特战队狙击手,枪法非常好,参加过国际军事比武,得过一等奖。

    肖振国拿起挂在胸前的蔡司向着王业立指着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了狼烟。他的这架蔡司8X54倍高清防水微光夜视望远镜,带激光测距功能,有实时弹道计算系统,这是他的私货,平时宝贝的不得了,从不让别人碰,这一架望远镜要价35000多RMB。

    “不要紧,我们这么多大船靠近海岸,估计他们迟早会发现我们的,那个方向应该是马袅港吧。”

    秦海波看了地图,说道:“没错,就是马袅方向。”

    “快看右边,博铺港方向也有狼烟。”王业立又喊道。

    秦海波有看了下地图,“那边应该就是临高角。根据资料,临高有十九座烽堠,两处巡检司、八座乡兵营寨,没有驻军。估计县城里的人也很快就会看到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