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五章 阴阳同日生 (第2/2页)
在这。 武大郎发现这国家没有国旗。 他要了女王的香绫帕,拿女王的胭脂搅和上口红,涂抹在他做的炊饼上,往女王雪白的香绫帕上一盖,叫卫兵拿出去挂起,就成了国旗。 这旗远看又像一贴红膏药,后来有人调侃叫膏药旗。 旗帜又好像白纸上面有个红太阳,这“太阳旗”到处挂,仿佛全国上下到处都有太阳。 武大郎看着满意,把这女儿国改名叫“日多国”。 还有一事武大郎不明白,在他来之前,她们是如何传种接代的呢? 女王给他解释道——每到春天,女人摘一种美丽的花朵食用,就有可能怀孕产下婴儿。 武大郎就规定把这种花写作婴花,这花和木有关,就写成樱花。 自从武大郎来后,女儿国,不,日多国就有男孩子出生了,并且体武大郎——相貌丑陋,个子矮小。这就有了后来倭国、倭人、倭寇的叫法。 为避祖先名讳,女王下诏书:男人取名,可以取一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八郎,直至多少多少郎,一百郎、八百郎都可以,次郎也可以,太郎都可以,但不能叫大郎,因为大郎是他们的祖先。 所以,那个国家没人敢叫大郎的来由就在这。 由于武大郎逃亡时船上没法生火,只有吃生鱼,以及原来武大郎受潘金莲的欺负不敢上床睡,只能睡地下草编的垫子。 这些生活习惯和传统也就流传下来,并且发扬光大——人人都喜吃生鱼片,睡榻榻米。 可能他们的祖先姓武的缘故,还有就是当年武大郎武功不行,被西门庆欺负,死里逃生。 这祖上的经验教训传下来,为不被人欺负,而想欺负别人,那里的男人多尚武。 经过武大郎和女王的尽心治理,那个国家渐渐地强盛起来。 武大郎和女王去世很多很多年后,那个国家的帝国主义势力逐渐膨胀,后来发展到对其他国家进行武装侵略,到处烧杀抢掠,jianian**女,无恶不作,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战争使他们国家的人口急剧减少,全国上下展开了疯狂的造人运动。 为了方便随时随地造人,女人都带着垫子,为方便,打成小包裹,背在后面。 后来这样的小包裹作为服装的一部分传承下来,失去了实用性,只有了装饰性。 乱造人的结果是孩子的父亲大多不知道是谁,就只好以当时“办事”的地方作为孩子的姓,就有了比如:松下——松树下面,渡边——渡口边上,田中——田里,山口、竹下……这样杂七杂八离奇古怪的姓氏。 各国人民忍无可忍,团结起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把侵略者打回老家去了…… 司徒卫东想到听故事的都是小孩子,还有半大姑娘,接下来的内容就没给他们讲了。 他给那些成年人讲的结尾是: 奉武大郎为祖先的那国,原来叫“日多国”,挑起世界大战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团结起来,把日多国打得落花流水。 战争结束后,联合总国召开大会,按照联合总国的主导国,大龙国的要求——这“日多国”的名字太狂妄了,不能叫这名字,要其改为“日木国”。也就是叫他们对着木头干那事,不得到处*多国,不得到处为非作歹的意思。 提案交到联合总国的执行总负责人那里。 文书把“日木国”的木字中间那一笔拉得太长,这联合总国的执行总负责人懂汉语,但不太精通,感觉这“日木国”到处jianianyin抢掠,这“木”字下面吊着的,像男人下面的那东西,太长了点,就用笔把那木字下面划了一横,说:把这东西割掉! 说完,这联合总国总负责人忙其他事去了,文书收了签的文件发布。这“日木国”中间的那个字就变成了“本”。就有了现在的这国…… 讲完故事,人走光了,陶玉又帮司徒卫东打扫房间。想起昨天司徒卫东说他生日的事,随口说明天也是自己的生日。 司徒卫东拿出手抄本的《万年历》翻看,真凑巧,陶玉的阳历生日推算下来,和自己的阴历生日是一样的。 陶玉感向司徒卫东感叹,自己长这么大还没过过生日,要不是就忘了,要不就是过了好长时间才想起。 司徒卫东觉得太巧了,翻到《万年历》一页指给陶玉看。 陶玉接过《万年历》看了,也觉得这太巧了,真是自己的阳历生日和司徒卫东的阴历生日是同一天! “明天你来,弄点好吃的,给你过生日,不,咱俩一块过生日,但是,小姑娘,你要给我买酒哟!”司徒卫东认真地笑说,不像开玩笑。 他的话叫陶玉有些感动,长这么大,没谁说过要给自己过生日。陶玉只有她自己记得自己的生日,家里人谁都不关心和记得她的生日,但她还是依然地长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