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 三厂联办高中 (第1/2页)
二机厂、三机厂、铜分厂三厂联合办高中,校址就在铜分厂子弟校初中部。 二机厂和三机厂出一部分师资和经费,铜分厂出教室场地和部分师资,这老山沟沟开天辟地第一次有了高中。 这样,铜分厂子弟校也成了这山沟沟里的“最高学府”。 高中入学考试,只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连交白卷都可以上大学,何况上高中。 上工农兵大学名额有限,要关系,读这三厂联合办的高中比上大学容易多了。 侯爱泽这帮小子,这次九月一号就是高中生了。 休学一年,没出去打临时工的初中毕业的学生,东游西逛或者在家窝着闲得发慌的日子结束了,该收收心上学了,讨厌和喜欢的同学们每天可以定时见面了。 同学们又可以在一起,讨论天真幼稚的问题了。 又可以在一起玩游戏、打篮球、嘻哈打笑。 学校没有高年级学生了,可以无拘无束,不会被高年级欺负了,感觉自己比以前牛掰了。 没有高年级学生了,就可以把正打着篮球的低年级学生赶出球场,而没人敢把他们驱逐出去了。 侯爱泽现在觉得,坐教室里不累,用不着晒太阳,还可以表面上听老师讲课,实际上胡思乱想,这是一件幸福美好的事情。 干临时工,开始还挺新鲜,时间长了就感觉没多大意思了。 起早贪黑,累得够呛挣不了几个钱不说,还得被农民临时工呼来唤去。 读书上课,虽然坐着时间长了有点磨皮擦痒昏昏欲睡,但发现太阳xue上抹清凉油是个好办法,可以醒脑提神,振作精神,闻着爽心爽肺还不打瞌睡。 与侯爱泽想法相同,大丰、侯爱泽、铁成刚几个还是觉得读书有意思,毕竟天下的活多的很,钱也是挣不完的,一辈子干临时工没出息。 学校也在变,新学期、新气象、新起点,看着都叫人激动。 侯爱泽跃跃欲试,要脱胎换骨,好好学习,认真做人了。 连排又改回班级,还是要早请示晚汇报,起立喊口号,上课要喊*******,下课说老师好。 还是那一套:学军、学农、课间cao、眼保健cao、值日生、科代表、班长、副班长、小组长、课堂作业、家庭作业。 还弄出了新花样——卫生流动红旗。 学习**,念报纸,忆苦思甜。 二机厂和三机厂来的老师要搞摸底考试。 铜分厂的男学生觉得摸底考试这词新鲜,没听说过,下课后,撵着同学追逐嬉戏,手比下面,也要给摸摸“底”。 以前同学都是铜分厂同一个单位,同一个学校的,多少年,看着长大的,太熟悉,熟悉得有些厌烦了。 这回不同了,有三机厂和二机厂那些从大城市来的同学,有不同的新鲜神秘感。 同学间可结下友谊,说不定和新同学结下旷世奇缘也不是可能的。 结下奇缘之类,只有在脑子里乱想,嘴上一句都不敢说,还要装出男女界限绝对分明,以免被怀疑思想龌龊,心怀不轨。 生理发育成熟了,肯定要想这些,不想不正常,但是都知道要尽力克制压抑。 木头黑板变成墙上的水泥黑板了,教室粉刷过了,墙上不见鞋底印和篮球印了,桌子板凳虽然还是旧的,可缺桌面少腿的行政科的木匠都给修好了,教室打坏的窗玻璃都换上了好玻璃。 三个单厂的学生,百十号人编成两个高中大班。第一天报到,按高矮在外面列队,进教室安排座位。安排完座位,视力不好的同学给老师提出要求,可以调整到前面去。 凳子是长条凳,课桌是两个人共用的长条桌。高个子坐后面,矮个子的同学坐前面,男女先混坐然后再调整。 魏妮娜分跟侯爱泽坐,这叫魏妮娜很不满意,感觉侯爱泽土气。 魏妮娜期望能给再调位子,但老师没把这调位子当回事,还照原来的位子坐。 魏妮娜暗暗地观察了班上的男同学,发现还是陶建国和顾大海长相好看,心里暗暗下决心要向陶建国或顾大海靠拢。 杜妮娅挨着铁成刚坐,感觉铁成刚有点腼腆,不注意时,俩人的眼光对在一起,他马上把眼光挪开,脸也红了。 杜妮娅觉得铜分厂的男同学是小地方的人,没见过世面,见了漂亮姑娘就诧兮兮。 都是成年人了,老师的理念还没改变,把高中生像幼儿园的小孩子对待,非得男女配对坐。 这有可能是老师有意为之,安得什么心不知道。 三机厂和二机厂的同学向厂里反映,反馈到学校,全部改了过来。 男同学和男同学坐一起,女同学和女同学坐一起,这样都不感觉别扭了。 调了座,杜妮娅和魏妮娜坐一桌,铁成刚和侯爱泽俩坐一桌。 流动红旗是新鲜事。 纪律、卫生情况评比好的班给挂流动红旗。 卫生检查,二机厂和三机厂来的老师摸门板上沿,检查那上面有灰没有。 这是新鲜事,原来检查卫生,从来没人摸那上面。 打扫卫生,也没想到要擦那上面的灰。 教室外面的墙上有黑板,三机厂来的老师,叫三机厂来到同学搞了黑板报。 黑板报是用彩色粉笔做的,各色粉笔s钩s像铁链子一样连在一起作花边。 花边还经常变样式,有时候是#形,有时候是五角星,黑板报上的简笔画也经常变换。 铜分厂的同学原来没见过这些事,感觉新鲜又有意思。 三机厂和二机厂与铜分厂隔着李子坪。 三机厂和二机厂的同学来铜分厂子弟校联办高中上课,沿河边公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