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二十三章 微风轻送心吹动(两章合一) (第2/2页)
起教这些笨蛋!” 特娘的,还要教这些麻烦精识字,俺字还没认全嘞,最近都累瘦啦。 姑娘们抹着汗,累的胳膊抬不起,耷拉着脑袋又回点心房接着受蹂躏。 李秀呵斥:“说多少回步骤,长那脑子怎么就是记不住。” 朱氏呵斥:“没吃饱饭吗?一天六个饽饽三顿饭,干是干,稀是稀,牛奶喝着,搅蛋清怎么就是慢。” 晚上,除马老太外,另七位老太太又牵着牛车骂丫鬟们:“才多大的年纪,赶车还不如我们个老太太。” 连最温和的田老太太都嫌弃着: “你们要惜福啊,这才哪到哪就嚷累。 累什么累。有吃有穿,不用跪着不用给主子洗脚,教你们站直溜去挣银钱的本事,去哪家当丫鬟能有这种好事。 想当初我还刷屎尿盆子呢,接到赏银就差跪地给人磕头。 你们知不知晓外头想挣银钱比吃屎还难,要拿出吃屎的决心尽快学会本事。” 才cao练几日啊,二十四位姑娘再站在马老太面前就像脱胎换骨一样。 最起码做到眼神坚定,不再是当初刚到家里活一天算一天的模样。 连她们的弟弟都是。 最小的男娃爱哭的都不哭了,争着抢着要帮宋阿爷放鸭子、扫院子。 这些新来的齐心协力认为: 宋家好,才是真的好,她们才能更加好。 她们更是从今往后有了姓,在搏出前程前,大家一起姓宋。 …… 和老家二十四位丫鬟经历很像的,还有在赶路的杨明远。 他觉得自己每日在行进中,都会有进步。 不停地汲取宋福生心中的精华,那是过尽千帆的智慧。 每每畅聊过后,年轻的杨明远都会深思。 到了夜里住宿,他要么伏案洋洋洒洒将心中所想抒发。 要么查看书籍。 有些书没带在身边,或是压根就没见过,他就会去问同行的五十六位举人,是否带了某方面的书籍好借来翻看。 恨不得将宋福生的论点都能做到引据经典。 像是路过兴隆县,宋叔经崔举人介绍见过当地县丞,坐在车上无意间提起: 这个县啊,经过这次疫情和天灾后,实际上,县衙只能勉强做到,百姓们即使吃不饱饭也不会揭竿而起的程度。 听说,大户家的折箩,每日都会被分抢一空。 杨明远当时脱口而出说:“可笑的是,外面食不果腹的百姓那么多,大户们却在里面浪费,宁可放坏喂了狗也不会可怜穷苦人。朱门酒rou臭,路有冻死骨。” “明远啊,你觉得大户们应该省吃俭用去接济穷人是吗? 应该?不对,你极端了。 你说的那不是正常人,是正常人就做不到如此程度。 你我眼下车里有许多吃食,咱们路遇这么多乞讨者,你施食了吗? 抱怨前,先设身处地想想自己。 所以,要照你这么说,凡是大官见到百姓难处就要伸手帮一帮,不帮就不是善人?” 连续反问,宋福生才下结论: “那朝廷就会乱套,官员是有任务分工的。 你不能凭着自己官大就伸手乱管,百姓也有穷和富的。 我们与其抱怨在这个体制下会存在的问题,不如去动脑想想,要么改变这种体制,要么如若你是兴隆县的知县,怎么能让那些大户真心诚意的帮一帮穷苦的人。 在我看来,做官和会做官是两码事。 像奉天就做的很好嘛,不过奉天是特例,毕竟是老皇都,皇上眼皮子底下的官员都有能力,留守的自然也会解决问题。 咱们奉天在自救方面做的还算不错。值得讨论的点是,怎么能做的更好。” 杨明远听完后,觉得自己或许对世间的多面和人性的复杂,包括对自己的认知还不够深刻。 他对富人和穷人的看法,有时确实极端。 可能和自己出身有关,有些仇富。 他提醒自己,要改一改这些偏见,否则文章中会体现出来。往后也有可能由于这个心理,行事偏激,那样的话,当不好穷苦百姓眼中的好官。 像是宋叔还和他讨论过难民们的安置,聊过读书为的是什么等等寻找自己的话题,就随口说,杨明远就觉得受益良多,心态也变的越来越平和。 赶路的过程中,杨明远在文章里每每提到宋福生,都用恩师这个词汇提及。 宋福生也愿意和这个后生聊。 纯纯的古代年轻读书人,和他这个赝品不同,还是咱老百姓家里走出来的年轻人。 贫民再难出贵子,他不喜欢这句话。 宋福生还是偏心的认为,咱小老百姓的生活要更充满希望才好,杨明远最好能成为许许多多贫寒学子心中的灯塔,那样,生活才更有盼头不是吗。 在路上,也感受过这个年轻人看他睡着给盖被子,给他脚下塞热手炉,给米寿小心抱下车,送到另一台车里安顿睡觉。 也挺依赖的,可能是没父辈吧,能感觉到杨明远有一颗想贴近他的心,这些,宋福生都知晓。 以上,宋茯苓通通看在眼里。 她对杨明远最大的善意,不会是杨明远总想宋姑娘长宋姑娘短往她身边凑,她就觉得人家挺好的,与人笑呵呵讲话。 而是她不会和杨明远怎么接触,也不会对老爸说其他。 杨明远要是有本事的话,就能做到和她爸自然相处,全凭杨明远自己。 那份善意存在对贫民读书人的鼓励。 这日,在钱佩英好不容易长了十斤八斤rou,又被赶路折腾的瘦回不足一百斤体重时,大家终于到了京郊边上。 举人们纷纷下车活动活动腿脚。 望着那些打从身边过的赶考者,离城门这么远就能看到有好多人了,他们也终于cao心了一把问道: “宋孝廉,不知林举人、丁举人、谢举人有没有派小厮接应咱们。 你瞅瞅,如此多的赶考者,要是没有事先就安排好,咱们连住的客栈都没了吧?来的又有些晚。” 宋福生寻思:我又不能当你们面前拿出望眼镜瞅,你们问谁呢。反正他们是说会帮帮忙找客栈的。 就在这时,米寿眼睛贼尖喊道:“jiejie,快看,那是小全子,他带人来啦。” 宋茯苓心里微微一动。 她之前赶路有猜过,陆畔畔人不在家,会不会细心的安排呀? 果然,陆畔畔还是那个最可爱的人。 举人们也兴奋的脸红:哎呀妈呀,发现没?到关键时刻还得是陆同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