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说基础知识》 (第1/2页)
《小说基础知识》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同时,小说是一种写作方法。 (1)小说的三要素 生动的人物形象、 完整的故事情节、 具体环境描写、 1.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侧面烘托。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2.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 3.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一部好的小说总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而不像科学报告那样枯燥乏味。作者总是能以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写和不可思议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小说的写作技巧 1.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又分为:语言、心理、神态、动作,身份、相貌、体型、穿着。 正面描写:作者描述主角。侧面描写:小说中的角色描述主角。 2.叙述 ⑴时间先后顺序 分叙同时发生的事 ⑵倒叙(回忆) ①先讲结果,后讲原因。回忆的方式讲原因,揭开谜团。 ②触景生情或触事生情,从而回忆过去。有时因物是人非而伤感。 ⑶插叙(支线剧情) ①插在开始:前奏,交代故事背景。 ②插在中部:为主线剧情做铺垫的支线剧情。 3.抒情 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间接抒情:话中含话、口是心非、借事喻事。(其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4.矛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有矛盾,所以才要努力解决矛盾,这个过程中,事物得到发展。 矛盾的产生、维持、延长、消除。 如果矛盾早早解决,故事也就早早结束了,所以需要维持、延长矛盾。 5.伏笔 伏笔为以后的剧情做铺垫,制造一个“原因”,目的是为了产生以后的“结果”。 @逐渐清楚 设置谜团,吸引读者的好奇心,随着故事的发展,逐渐揭开谜团。 开始不理解的话语,随着故事的发展,逐渐的理解。 @梦境: 从中得到启发。 读者以为是真事,后来知道描写的是梦。 @中断:先把某件事说一半,不说另一半,故事发展到一定程度,再说出另一半,成为完整的事。 6.配角 (1)正面配角: ①能力和主角互补,帮助主角完成事情。 ②主角完成事的必要条件或中间人。 2).反面配角: ①敌人,制造矛盾。 ②竞争对手。 正面配角也可能变为反面配角,而反面配角也可能变为正面配角。 7、修辞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借代:用一个事物相关的其它事物来代替这个事物。(比喻强调“喻”,借代强调“代”) 拟人:用人的特征来表现物。 拟物:用物的特征来表现人。 夸张:扩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 呼应:写了一个事物,后面又出现这个事物。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衬托: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