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33、尚早 (第1/1页)
当瓜田里只剩下他们父女的时候,袁明珠更加发现她父亲的局促。 从昨天回来开始,他就像是个客人。 说是像客人也不贴切,他只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该如何跟家里人相处。 袁明珠想起一件事,“爹,你还会搭瓜庵子吗?” 再看她爹的表情,得!肯定不会了。 袁明珠:“爹你别担心,我会,我教你。” 袁树脸上紧张的神情才放松了一些。 许是身体还带着记忆,袁树经人一点拨就能上手干起来。 在袁家的人跟袁树重新磨合并渐渐熟悉起来的同时,远在晋地的晋王府也陷入慌乱中。 身材高壮的晋王问幕僚:“祝先生,还没有治儿的消息吗?” 祝先生神色晦暗的摇摇头。 各地藩王及其子孙无故不能离开封地。 晋王世子代替晋王悄悄离开封地,联络各处武官,途中失去踪迹。 因为是私下活动,也不能大张旗鼓的寻找。 人都失踪不少日子了,一直没有音讯。 祝先生:“暂时还没有世子的消息,不过,武安州那边传回来消息,另外有两伙人也在寻人。” “已经安排人盯着那两伙人了。” 正说着,外头有人回报:“王爷,祝先生,有加急公文。” 晋王接过去看了,递给祝先生。 祝先生看过,眉头跟晋王一样紧锁。 “大公主的人也在武安州寻人!” 晋王:“皇姐这是想干什么?” 汉阳公主跟晋王和先太子都不是一母所出,大公主是当今未发迹前的嫡妻冯氏所生。 但是因为冯氏只生了一女又早逝,所以当今登基称帝以后所封的皇后娘娘是先太子之母。 因此汉阳公主跟他们这些皇子府都没有交情,尤其跟先太子一系,势同水火。 年初的时候突然有所缓和,有传闻是皇太孙答应当今大行以后可以把冯氏跟当今合葬。 汉阳公主府的态度一直暧昧不明。 所以晋王府现在也不能确定公主府插手寻人是福是祸。 相比较另一伙寻人的安定侯胡家的人,反而不用太顾忌。 王爷的家事,祝先生也不好置喙,安坐一旁等晋王先说话。 晋王站起来,背着手在屋内踱步。 祝先生也忙站起来恭立一旁。 皇家的亲情淡薄,与长子失踪相比,晋王只怕更在意汉阳公主府的态度。 大公主可不是娇滴滴的小娘子,她在闺阁中就统领着一支娘子军,那时候众人只当她是过家家。 直到肥东一战战事胶着,今上露出颓势,大公主不仅自己领军上阵,还说服了不愿意与旧主兵戎相见的老安阳伯领军增援,当今才能力克三楚将军。 肥东一战以后,当今一路势如破竹,扫平天下。 大公主也因此手握重兵。 后来晋封皇后,当今为了先太子更名正言顺,越过大公主的生母把先太子的生母加封为皇后。 应该是觉得对不起大公主,又觉得她一个女子握着兵权也不会如何,大公主手里的兵权一直没有收回。 “皇姐这是想干什么?” 晋王又问了一遍。 祝先生不好再沉默了,忖度了一下回道:“大公主若是想替冯娘娘正名,跟皇太孙合作不是个好主意。” “祝某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皇太孙不应该出这种昏招。” 他这样一分析晋王更紧张了。 祝先生之前就说过:皇太孙已经加封太孙,也算名正言顺,他若是允诺了汉阳公主,岂不是昭告天下人他祖母的位份名不正言不顺?以此类推,岂不是他和他爹也名不正言不顺? 他傻了才会帮别人夺自己亲祖母的位份。 那些谣言应该是胡贵妃一系放出来的,意在试探大公主。 试一试是不是允诺给冯娘娘正名,就能得到大公主的支持。 晋王:“皇姐跟胡贵妃联手了?” 女人心海底针,祝先生还真不敢下定论。 一时间屋内落针可闻。 没有汉阳公主插手,晋王、皇太孙,胡贵妃三方可算得势均力敌。 晋王府盘踞西北,胡贵妃手握东北兵力,皇太孙掌管京畿,三方三足鼎立。 这些只是天下一半的兵马,另一半兵马在南边,握在汉阳公主一人之手。 以往汉阳公主并不参与任何一方,只一心守国门。 若是……? 不知是天气热还是紧张的,宾主二人的额头都沁出细汗。 屋角冰盆里的冰在静静地融化。 晋王拿出白色的帕子按了按额头的汗,祝先生才跟着擦了擦汗。 “祝先生……,” “王爷……,” 宾主二人同时开口。 “王爷您先说。” 晋王:“胡贵妃若是跟皇姐联手了,我们怎么办?” “王爷,天塌下来有高个的顶着,前面还有皇上和皇太孙呢!” “而且,汉阳公主想要的,王爷也能给。” 不就是个皇太后的虚名嘛,待老皇上一死,别说封一个太后,就封他十个句话的事? 至于老皇上跟谁合葬? 跟谁合不是合? 冯娘娘毕竟是原配,合葬也是名正言顺。 反而是王爷的亲娘,连个名分都没有,尸骨在战乱中也不知道埋在哪里了。 王爷打小寄养在元皇后的名下。 晋王这才放心了。 对啊,别人能给皇姐的他也能给。 “干脆孤认冯娘娘做嫡母,给嫡母封个太后就更说得通了。” 说得仿佛他已经是坐在京城大殿龙椅上的九五之尊一般了。 祝先生只能给他一盆冷水让他清醒清醒:“王爷,现在说这些尚早。” 晋王:“对对,尚早,尚早。” 他爹虽然垂垂老矣,老得都老糊涂了,毕竟还活着。 宾主又商议了一番寻找世子的事,祝先生才退出来。 京城那边,姜文翰也见到了他背后的主子。 “臣见过公主。” 姜文翰对着上首一身胡服骑装的汉阳公主揖了一礼。 “免礼。” “武安州的差事,姜大人办得不错。” “为公主分忧是臣分内之事。” 寒暄了一阵,姜文翰说到正题:“……臣琢磨着顾少主不能总在那个乡下地方顶着个奴才的身份, 趁着年岁说小不小,不会被沈氏哄骗去了,还不会让她太防备,现在回安阳侯府正是好时机。” 大公主也在认真思考这件事可行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