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49、回门 (第1/1页)
已经十三岁的袁叔驹老早就不认为自己是小孩了,没想到今天被个小屁孩给鄙视了。 他觉得自己该说点什么扭转眼下的颓势。 刚想开口,就被打断了。 就听那孩子说:“你不用辩解,就跟醉鬼都不会愿意承认自己喝醉了一样,小孩子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小。” 袁叔驹:ε=ε=ε= 袁仲驹: 袁明珠:好像……挺有道理哈哈哈! 有些宋家祖父在说话的既视感,虽然把理讲得一套一套的,却让人想发笑。 袁明珠知道她家三哥最像父亲,为人勤奋却各方面都平平,尤其口才方面,不能指望他跟人辩理。 二哥倒是能辩一辩理,就是在感情上受了打击之后,没了往日的锐气,不可能靠他跟个小屁孩争长论短。 他只会像一个看客似的,看着弟弟meimei们斗嘴玩。 袁明珠:“走快点,别掉队了。” 对这种人来疯性格的人,最好的方法是不要理他,不理他,他一个人就发挥不起来了。 袁仲驹二人闷头赶路,小屁孩经过一天,跟他们熟悉了,本性暴露,呱啦呱啦的自言自语:“压轿真没意思,只能来的时候坐轿子,走的时候还不让坐, 下次谁家再让我去压轿我是不去了,这次要不是我祖父非得让我来,我都不想来的……。” 袁明珠:_ “你说不去就不去啊?有你说话的份吗?” 这话扎心了! 小屁孩瘪瘪嘴。 “别哭,大喜的日子敢哭我告诉你祖父让他打你。”袁明珠吓唬小孩玩。 宋明庚马上老实了,把头扭向另一半不敢再乱说话。 回到家拜过天地祖宗父母,新娘子送进洞房。 杜氏安排了一张小桌子让袁珍珠看着袁明珠和宋明庚吃饭。 宋明庚靠在袁珍珠身边,躲着袁明珠。 估计是留下阴影了。 吃了一会,跟袁珍珠熟悉了,又故态复萌,“大侄女,你比小侄女好,你跟我回家吧,我们家有好多好玩的,还有好吃的。” 袁明珠正吃着的菜差点喷出来。 合着这孩子见谁跟谁说这话。 袁梁两家一直都有来往,妍姐儿跟袁家众人已是熟得很。 她性情和顺,成了袁家长媳,跟家里众人也相处的极好。 三日回门,陶氏早早给准备了回门礼。 一早起来,袁弘德把袁伯驹喊了过去,吩咐他:“一会你舅兄该来接你们了,早点过去,住得近,晚点回来也行。” 怕袁伯驹不懂变通,又交代道:“你岳父母若是留着你们多住些日子,你也不要执拗着非得回来, 他们若是不提这事,你们就回来,等两日你再陪着你媳妇回娘家住几天。” 袁伯驹一一应下。 回到他们新房里,梁氏看到丈夫回来,有心想问曾祖父喊他过去说了什么,又不好开口。 正迟疑着呢,就听丈夫说:“多收拾两身衣裳带着。” 她疑惑的看过去。 回门就是早上去晚上回,带衣裳做什么? 袁伯驹把曾祖父说的话说了,又说:“难为你了,要跟着我千里遥远去陌生地方定居,以后离着你娘家远了,趁着如今离得还近,多陪陪岳父母。” 梁氏:“咱们夫妻一体,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原就是本分,倒是夫君体谅我父母的一片慈父慈母心肠,让妾身好生感激。” 说着给袁伯驹施了一礼。 两家离得近,说着话门外就传来梁丙暄的声音,正在跟袁家长辈见礼。 夫妻俩忙从屋里出去。 袁弘德当着梁家舅兄的面说了几句场面话,教导小夫妻要互敬互爱,尊重长辈,就让他们去了。 袁伯驹扶着梁氏上车,一回身看到一个身影在巷子口一闪而过。 梁氏看他怔愣,问:“怎么了?” 袁伯驹上了马车,轻声道:“我好像看到六弟。” 梁氏:“在哪里?我给六弟做的鞋子还在我们屋里呢。” “等哪天我去给他送去。” 到了梁家,高氏抱着闺女从头看到脚,就差拿大称称一下姑娘瘦了没有了。 秦氏赶紧给丈夫递了个眼色,让他把婆婆拦一下,不然妹婿该怎么想? 婆婆做的过分了,回头等meimei走了,公公少不得又得跟婆婆吵架。 梁丙暄得了秦氏的暗示,看到她把meimei拉到一旁,忙把妹婿推到爹娘面前。 一场风波好歹化解了。 心里埋怨他娘,就是meimei嫁给袁家是下嫁的,也不用事事处处摆出来给人看吧? 待到了傍晚,高氏一边给闺女收拾带回去的回礼,一边埋怨:“你家曾祖父都说了可以在咱们家多过些日子, 你就在家多过些日子又能怎么着?怎么就非得赶回去?” 梁氏把她收拾的东西拿了几样下去:“这些留着爹娘用吧。” 又说:“离得这么近,回头再来也是一样。” 高氏:“来来去去的,用得着这么麻烦啊?” 秦氏拎着东西走到门外,听到这话脚步顿了顿,她身后有康家的也停住脚步。 秦氏叹气:也就是婆婆上头没有婆祖母,不然有她受的。 马上秦氏就后悔没有一开始就进门了。 就听到高氏又提起老话题:“你回去的时候把礼欢带着吧,走得远了身边有个人陪着我也能放心些。” 秦氏回头,就看到有康家的伸着耳朵听里头说话。 看她看过来,有康家的垂头默立。 还好里头梁氏没有答应,“一家子人都没用人使唤,我带着礼欢算怎么回事?曾祖母家以往不比咱们家富贵,她老人家都能做的活我怎么就不能做了? 再说了,娘都舍不得我,梁mama也定然舍不得礼欢,曾祖父那样,袁家肯定没有纳妾的规矩,这是我的福分, 还是让礼欢留下,让梁mama挑个知根知底的女婿。” 秦氏不敢再躲懒,怕她婆婆再说什么不该说的话。 虽说梁有康一家尽心尽力伺候,忠心耿耿,但是是人都会有私心,把人心伤了,以后难免生不该有的心思。 这种贴身伺候的若是生了外心,比外头的人有坏心思危害更大。 秦氏一动,有康家的也极有眼力见的给她打了帘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