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斯年_第三十六章 王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王八 (第2/2页)

卖给你,你买不买?不买我卖给隔壁王老二了!”

    摊主摆了摆手作驱赶状,连声说:“去吧,去吧……你膈应王老二吧,我还谢谢您咧!”

    渔民把拿出的一只甲鱼重新放进蛇皮袋中,拎着袋子转身要走时,不忘咒骂一句:“这该死的萧骁,还真是个土鳖!”

    听到他的话我和萧骁相视一眼,不约而同的一怔。我们本以为他骂的是那位摊主,而刚巧那位摊主的名又正好和萧骁名字同音。可是我们注意到那位摊主听到咒骂声,只是冷冷瞧了渔民一眼,却丝毫不理会他,完全一副事关己的样子。

    萧骁忍不住上前一把拽住渔民的胳膊,气冲冲的问:“你骂谁呢?”

    那渔民顿时身体一僵,回过头来仔细打量了萧骁一眼,确认完全不认他,挣脱着手臂不耐烦的说:“你管我骂谁,又不是骂你!”

    萧骁抓着他不放,脸色一沉说:“我就叫萧骁,你骂谁?”

    渔民望着他,一时语塞,过了半刻才略带尴尬的说:“我可骂的不是你……我又不认识你……而且这是团鱼上写的字!”

    “打开给我们看看!”我心中一动。

    萧骁松开渔民的胳膊,仼他打开蛇皮袋从中拿出一只王八。王八正缩着头,只见它的甲壳上用锐器刻着一堆字:萧骁是个大土鳖!

    萧骁气的脸色像王八的壳一样铁青,恨不得一把夺过来摔死这畜生,可又发现这一堆潦草的文字后还刻一个小小的阿拉伯数“3”,顿时火气全消。他马上抢过渔民手中的蛇皮袋,一股脑的将里头的数只王八都倒在了地上,只见它们的背上都如出一辙的刻着相同的几个大字:萧骁是个大土鳖;而一堆紧凑的文字下方,都刻了一个数字“3”,似是落款。

    这当然只是一个恶作剧,也当然不仅仅只是一个恶作剧,留字的人是谁萧骁已心知肚明,而我自然也猜到这其中的某些深意。

    “3”是吴小妹的代号,因为她在家族中的辈份行三,而且江湖上戏称她为“南派三姑”。她推荐萧骁到位于菜市场一角的小店吃鱼丸,是因为这家店毗邻水产摊位,使萧骁有机会看到这些刻字的王八。她当然不是为了气他,只是因为刻上这些字,才能针对性的引起他的注意,这些王八身上大概有一些重要的秘密等待萧骁去发现。而这些秘密大概十分切忌让她的另一些居心叵测同行知晓,所以她才想到通过菜市场的水产品传递讯息,因为但凡任务在身的盗墓贼行动务必低调,没有人会到菜市场这种人多眼杂的地方抛头露面。

    “这几只王八我要了!”萧骁说。

    渔民揣摩的看了他一眼,嘴角嚅动了一下正想议价,却听见萧骁干脆的说:“一百块钱一只!”

    “好,成交!”渔民顿时眉开眼笑,一边俯身往袋子里去装那几只趴在地上的王八,一边说:“老板真是爽快人,是开饭店的吗?”

    “我和这几只王八有缘!”萧骁没有回答他的话,自嘲的说。他掏出钱包点了几张钞票递给渔民,我发现他的钱包里居然放了一张吴小妹的照片。

    渔民也一直盯着萧骁的钱包看,神气略有些紧张,接过那几张钞票后,脸上才乐开了花。他放下手中的袋子,转身正要离去。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他身体忽然僵了一下,回过头满脸堆笑问我说:“老板,还有事吗?”

    “这些王八你都在一个地方钓的吗?”我盯着他问。

    “对啊……”他表情有些不自然的看着我说:“有什么问题吗?”

    “在什么地方?”我继续问。

    “在……燕尾矶。”渔民说。

    “如果再钓到这种有特殊铭文的王八直接卖给我们!”我告诉他说:“我们住在悦湖酒店308房!”

    “好的,老板!”渔民答应了一声,见我们没有其它吩咐了,便匆匆离去。

    我之所以做这种交代,是本着宁滥勿缺原则,因为我不确定吴小妹到底放养了多少只王八,是否每只上面留下的信息都一样,或者要聚齐所有她放养的王八,才能找到她留下的线索。由此,我忽然又想到一个问题,吴小妹并不是专业的捕捞人员,她放养的这些王八又来源何处?

    我拉着萧骁走向水产摊的摊主,摊主刚才在一旁见证了我们与渔民的交易,还以为有生意上门,脸上立刻摆出了一副和蔼的模样。

    “您认识这个吗?”我让萧骁从钱包翻出吴小妹照片,指着它问摊主说。”

    摊主盯着照片看了一会儿,侧着脑袋又想了一会儿,才摇摇头说:“没印象!”

    “您再看一看,想一想,她前几日有没有在你这儿买过东西?”我提示了一下,继续询问说。,

    摊主看出了我意在打听事情,而无意于买王八,脸色顿时变得冷漠,不耐烦的说:“没见过就是没见过!你还买不买王八?”

    这个答案令我有些意外,我又去到了另外的几家水产摊位前询问,也得到了相同的答复。他们都声称没有见过吴小妹本人,更不提记得有这么一个人曾回购大量的甲鱼。不过我却顺便得到了另一个问题的答案,据说这附近野生甲鱼最泛滥的地方叫燕尾矶,一些专业的钓手甚至一天能钓许多只。这种说法正好和刚才那位渔民说的地点不谋而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