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第一个粉丝群 (第1/2页)
“没错,我家这边很多的传统手工艺都几乎要失传了。” “主播这一碗鸡汤我先干为敬!” 徐畅冲两位还在忙着捣糖糕的老师傅道声谢之后,就回到了原来的摊位上。meimei徐泷已经挑选好了心仪的糖糕,就等着他这个移动的大钱包付钱了。 “师傅,一共多少钱?” “42元。”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徐畅的左手提着大红灯笼和春联,右手提着沉甸甸的松糕和糖糕,身上还斜挎着用来装无人机的提包。meimei徐泷不知道什么时候偷偷买了一个小猪形状的糖人回来,正吃着不亦乐乎。 “好了朋友们,今天的直播差不多要告一段落了。我和meimei已经采购好了需要的年货,接下来我们要回家大扫除准备辞旧迎新啦。” “关于昨天抽奖的鱼圆,今天下午我会让快递来取货,运气好的朋友说不定在正月初一就可以吃到来自温城的正宗鱼圆哦。” “至于下一次直播的时间,可能是今晚,也可能是明天。那么各位朋友们,咱们就看缘分下次再见喽!” 说完话,徐畅就干脆利落地关闭直播,把无人机重新放回提包里,拉着meimei的手就往公交车站的方向走去。现在已经将近10点半了,回家刚好能赶得上午饭,下午还有一箩筐的事情等着完成。 此时,直播间里已经陷入了一片黑暗和鬼哭狼嚎。 “主播不要走!我还没有吃到松糕!” “各部门准备,准备活捉一只准备逃跑的主播。啊!活捉失败!” “气人主播在线气人,撩完就跑。” 等到徐畅带着meimei和大包小包回到家中,一层的饭店已经收拾得焕然一新了。母亲正忙活着收拾二层楼的包厢,父亲正在烟熏火燎的厨房里准备一家人的午饭。徐畅把东西搁在桌上,就带着meimei挂灯笼贴春联去了。 “高一点,高一点。” 徐畅站在椅子上,一米八的高个儿贴起春联来是毫无压力。meimei徐泷也同样搬了把椅子到外头,站得高高的好指点哥哥贴春联。 “歪了,歪了!不是高度的问题,是整个春联歪了!徐畅你是不是傻!” “左边一点,再回来一点。好!就这个位置。” “可累死老娘我了!” 等到徐畅终于贴完了最后一个福字,meimei徐泷叉着腰从椅子上蹦了下来,头也不回地钻进了家门,留给徐畅的只有一个扎着双马尾一蹦一跳的背影。 徐畅笑着摇了摇头,一手一把椅子往里屋走去。还自称老娘呢?就是一小屁孩!这刚上初一的meimei也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天天一口一个老娘还要摆出一幅小大人的模样,母亲训了好几次也还是这个样子。 “吃饭了!” “来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偷偷溜回楼上看剧的meimei像被人逮到的兔子似的,小心翼翼地从楼上窜了下来。反正徐畅是不明白为什么女孩子都这么迷韩剧,他朋友圈里头那些师姐师妹们三天两头就会开始疯狂安利她们的美男子,就连室友阿强也经常被小女友逼着去看韩剧。 中午的饭菜很简单,酒扒九节虾、冬笋炒木耳、洋葱炒牛rou、葱油鱼、酱油rou,还有一大碗海参汤。但这是徐畅回家以后第一顿正儿八经的正餐,就着白米饭是吃得香喷喷的。 “吃慢点,没人跟你抢。” 徐畅胡乱地点了点头,又夹了一块鱼rou送入口中。回家就是好啊!在帝都一个学期也没吃上几次鱼,食堂里头天天都是猪rou的一百种烧法。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海边人,天知道一个学期没有吃上新鲜的鱼虾贝是怎样的体验。 相比之下,meimei徐泷的吃相就要斯文许多。用她的话来说,饭只能吃七分饱,有徐畅这样一个胖子哥哥在前头,她得时刻抱有忧患意识,克制自己的饮食,避免步上徐畅的后路。 对于这种说法徐畅向来是嗤之以鼻的。把你扔到其他城市呆上几个月试试?等你回来就会发现家里的菜好吃得几乎要把舌头都吃下去,哪里还管得了发不发胖这种事。 再说了,逢年过节胖三斤不是标配吗? 抱着这样的想法,徐畅成功地干掉了两碗米饭,成为了存活在餐桌上的最后一人。把剩菜残渣处理掉,再把盘子通通放进洗碗机,徐畅还没来得及换身衣服,就被急性子的老妈拉出了家门。 买新衣服去咯。 新年穿新衣,寓意辞旧迎新。这个传统最早出自南北朝时期,宋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提到正月初一“长幼悉正衣冠”,人们希望借助新事物来给新年带来新气象。 对于这个传统习俗,徐畅家更是尤为重视。在母亲眼里,穿新衣是指要从头穿到脚的,不管是贴身衣物,还是秋衣秋裤,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