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1章 骇穗之战(1) (第2/2页)
趁势登陆出其不意,在城下攻杀正在攻城的晋军,晋军必大败无疑。 如今要跟晋军打堂堂之阵,不说绝对会输,但至少粮草不济的情况下,主将能够腾挪的时间余地会很少,将被晋军牵着鼻子走。想到这里,百里燕接着说道: “赵将军,倘若无法说动来将转攻为守,在下建议,想方设法弄到粮草,弄到粮草在手,咸军主力尚有一线生机。” “你是说,晋军若是野战力不从心,便拖住我军主力,坐等粮秣告罄后主动找我军决战。” “正是,倘若咸军与晋军僵持,晋军骑兵无论数量还是战力,皆胜咸国,故而步军野战无法获胜,极可能采取骑兵战,从侧翼轮番攻杀。因此只要遏控粮草,便能遥控全军,令来将无法自如行事。” 百里燕打算控制咸军粮草,只要控制了咸军粮草,咸军的机动范围和作战时长就受到制约,控制了咸军行军范围,晋军就不能诱使咸军进入他们的预设战场作战。 至于晋军骑兵,应当庆幸的当下还没出现骑射技术和大规模重装骑兵,即使是地处草原的宋国、徐国,也没有出现骑射技术,依然是耕种为主,因此几乎不存在骑射的发展空间。 于是中原的骑兵战术较为传统和呆板,依然是一窝蜂的往上涌,再就是左右包抄,中间突破,没有出现匈奴和蒙古较为灵活的战术,眼下对步兵的威胁主要来自于骑兵的冲击,而步兵长兵器结阵后又有很好的战术武器和阵法。 步兵野战之际都会随行大量辎重车,布设在军阵的大后方和左右两侧,并有弓弩手和长枪兵掩护,以防止对方骑兵迂回和侧后攻击。只要扛住骑兵第一波攻击,骑兵很难对庞大步兵阵形产生绝对冲击。 韩合虽然有信心正面打垮咸军,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作怪,认为战备水平比咸军高,军械也比咸军高出一头,就能凭借数量优势歼灭咸军主力。事实上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士气和战士的必死之心。 倘若以必死之心以一敌三,晋军其实很难正面取胜,如此一来双方可能陷入僵持。一旦陷入僵持,对咸军无疑最危险,尤其是被包围后。 此时江面舰船如云,距离尹秧城已在咫尺之间。 尹秧城作为望亲江上为数不多建有城池的港口,很大原因在于尹秧城是天然的内陆深水港,海岸边不是沙滩,是礁石,经过咸国早年的填江和经营,战船可以直接靠岸登陆,而无需换乘小船登陆,是天然的海军良港。 少时片刻,第一艘战舰停靠西门,战舰比城墙矮了不少,船上众军严正以待,少时片刻一咸军都统来到左舷隔空喊道: “赵逊将军何在!” 赵逊此刻就在城头: “本将赵逊,你军乃何人麾下。” “末将鼎炀侯帐下都统,奉命前来。” “既是鼎炀侯麾下,劳烦请鼎炀侯前来,本将军方能开城。” 赵逊也不傻,你说你是鼎炀侯的部下我就开门,万一是晋军耍诈骗我开门怎么办。 来人立即招来旗手,面向舰队摇晃号旗,鼎炀侯所乘战舰迅速脱离舰队,在数艘大小战舰簇拥下靠向江岸。 此时百里燕问道: “赵将军,鼎炀侯此人如何?” “此人刚烈,素有万夫不当之勇。且与大王有姻亲,故而拜侯。” 鼎炀侯张隽,咸王的表妹夫,与咸王关系极好,因封地在“鼎炀”,故而人称鼎炀侯。 在此之前一直在南线与志国对峙,后召回咸国都城,在国政监任职,负责军需。此番让鼎炀侯张隽率军出战,要么是此人有独到之处,要么因为他负责军需供应,对后勤比较了解,打仗心里有数,能够从容掌握战争进度。 鼎炀侯旗舰迅速靠近,只见舰首一人披坚执锐身着将甲遥相眺望,赵逊隔着两百余步,一眼认出此人正是张隽。 张隽旗舰停靠西城以北,隔着城墙与赵逊喊话: “赵逊将军别来无恙。” “末将见过鼎炀侯。”赵逊略施一礼。 “赵将军免礼,本将军此来奉命接管江东防务,大王知悉将军坚守待援力战晋军,心中万分之感念,故而传王诏与将军,擢升将军为镇东大将军。” “谢大王恩典,末将定不负我王重托。” 张隽、赵逊二人说话片刻,随后张隽经由栈板下到岸上,赵逊着际开城,引张隽入城。二人一见面,张隽先问军情: “赵将军,当下敌情如何。” “回鼎炀侯,晋军小八万余人龟缩于肥城不出,且霍乱刚刚有所尚未平息,故而晋军仍在修整。” “嗯,此番若非霍乱横行,我军未必能从容过江。” 二人说话之际已到太守府。 太守府前番被晋军砲轰损毁严重,加上前阶段修补城墙,木料被拆走多半,现在就剩下不到原建筑面积的四分之一,堪称简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