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8章 霍乱 (第2/2页)
乱。 中国中医曾有一个词形容霍乱的恐怖,即“朝病夕死”,也就是说,早晨感染,晚上就会死人。 因为发病实在太快,根本就不给药物治疗留有余地,一旦耽误治疗,即便是现代医药,也很危险,更别说是当下。 而且霍乱的传染性极强,说句不好听的,只要沾染了病人粪便、体液,甚至说句话,呼吸了对方的空气,都会能染病。这也意味着,百里燕现在已经沾染了污染源。 “完了完了……这是霍乱啊!” 百里燕方寸大乱,这可是霍乱,一旦发病就是要死人的。 思索之际迅速退出室内,此时赵逊正要上前,被他断然阻止: “别过来,此地危险。众人不可靠近!” 赵逊不解急问: “魏贤,此乃到底何病。” “霍乱,乃是霍乱。” “霍乱!”赵逊闻讯之下脸色骤然如墨。 他是知道的,霍乱一旦发作起来,一两天能要人命,现在回想起来,定是霍乱无疑。 由于整个咸国地处北部低纬度地区,季候温热,即便冬季,气温也很少低于零度,类似于闽粤一代。所以霍乱本该是流行于夏末秋季的急性传染病,在中原北地更适合爆发。一旦控制不住,就有可能迅速蔓延。 想到这里,赵逊隔空喊话: “魏贤,此病如何医治。” “速速准备生石灰备用,越多越好,一应器具应以沸水蒸煮半刻,辎重营内尚有黄连、藿香、雄黄,可熬煮后人人饮用,如此方可御此恶疾。” 咸国地处亚热带,黄连、藿香都是常见药,尤其是夏天清热解暑的必备药物,产量很大。雄黄有毒性,可以驱蛇,同时对恶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也是当地常见药。 但这三种药都不能配伍成药方,无法根治霍乱,必须凑齐其他草药才能抑制霍乱,顶多只能用来防治。而且草药方剂的效果太慢,短期内心理安慰作用更大。 眼下当务之急是隔离消毒,生石灰可以消毒,用以覆盖人畜排泄物和所有可能沾染的死角加以碰洒,同时对所有用品、器具高温消毒,人人都洗手洗澡,最大程度的隔断病原体传播。 霍乱诱发病原是霍乱弧菌,其繁殖和传染性极强,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迅速扩散。 想当初还在晋国北军大营,听说发生瘟病,当时要是能够遏止住苗头,也不至于扩散一两千里地,一直向西蔓延到咸国。霍乱基本上就是沿着军队和后勤路线一路扩散向西。 索性的是尹秧城发现得早,百里燕处理及时,先后隔离控制了大片区域,扩散范围都是当兵的,老百姓都集中在城西,只要加以隔离,饮用洁净水源和黄连汤、藿香水,传染概率可以大幅降低。 同时对井水、河岸、茅厕等霍乱弧菌容易寄生的死角,泼洒大量生石灰,加以灭菌。当然,能有次氯和消毒剂最好,生石灰只是无奈的选择。 生石灰遇水放热,使液体呈碱性,由此可以破坏病菌的繁殖,霍乱弧菌同样如此,但充其量是最低限度的手段。 就在百里燕极力控制尹秧城疫情同时,原本晋军白天应该攻城,结果迟迟不见攻城,原因正是霍乱流行,昨夜发病者,今早已死,有甚者受伤兵士抵抗力弱,刚感染连夜就死。而且霍乱死状惨烈,搞的全军上下人心惶惶。 更倒霉的还在于晋军不懂防疫和交叉感染这个道理啊,尤其是吃饭,一个碗随便洗洗几个人轮流吃,上午你吃,下午他吃,大群人住一个帐篷,也不知道干净不干净。 然后一传十十传百,传染起来猛如虎,发展到当天夜间,病倒士卒已经过两万三。 也就是说,昨天来增援的魏涵所部都病倒,还稍带了晋军主力。 此时韩合已经六神无主,万没想到小小尹秧城能让晋军在此止步: “韩老将军,医官令丘衍发病,事到如今,这尹秧城攻还是不攻。”王硕问道。 “自然是要攻,但是如今情势,怕是攻也不下呀。尹秧城内少说还要小两千人马,兴许还不止。我军若是攻城,至少需四五千人。而眼下魏涵所部悉数发病,我大军所部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加之昨夜发病,此时攻城无异于以卵击石。”韩合心急如焚。 其实韩合除去魏涵的两万人,手中还有四万多人可用,强攻当然可以,问题是士气严重受挫,军士疲惫不堪,现在逢瘟疫蔓延,谁知道攻城的时候不会军心士气突然垮掉。 这时王硕又道: “既如此,我军当思退兵之策。” “退兵!”韩合急瞪双目,下刻恶意说道:“此时退兵,老夫如何对得起死难的晋国将士,如何对得起我王重托。” “可事到如今攻城不下,又发瘟病,军中郎中所剩无几,我军如何久持。” 正值二人说话之际,帐外突然来报: “报,报二位将军,世子殿下抱病,腹泻不止。” 韩合闻讯大惊: “快,引老夫去看!” “诺!” 话音落下,韩合、王硕匆忙而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