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章 际遇 (第1/2页)
一路行走来到“宏文馆”,平汤城内一所数得上的私塾,塾中外堂整齐排放数张条桌,书册、竹简都置于条桌上,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百里燕仔细寻找,约莫一盏茶时间离开了宏文馆,赶去下一家私塾,结果依然毫无所获。连转了几家不见百里燕买书,这时何宽不禁纳闷了: “世子所寻何书,老夫可托张使代为寻觅。” “去同文书苑吧,也许会有的。” 百里燕不搭理何宽,继续往两百步外的同文书苑而去。百里燕要找的书是字典,辞典也行。 最近发现百里燕的记忆缺字极多,汉语无法匹配生字,这意味着阅读有障碍,虽然不影响表达,但看不懂总不是一回事。 此外质子府藏书很偏,讲的都是三从四德礼义廉耻,君国道理臣子礼仪,连一本像样的历法书都没有。 据何宽所言,眼下历法一年有三百七十二个昼夜,比地球还多几天。百里燕甚至觉得,一周夜的时间比地球长一些。不弄清历法,显然也是不行的。 从天体运行方位和六分仪的初步测算推算,自己脚下这片大陆在南半球,平汤城大约在南纬三十六七度左右,由于没有明确本初子午线,也就无法定位经度,只能定位纬度,因为驰道是自然中分对半开的。 心中若有所思之际,百里燕举步抵达同文书苑。 与其他私塾、书馆门庭若市趋之若鹜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同文书苑门面不及其他书苑的一半,朗朗读书之声也是七零八落,老旧的门匾上黑漆已经褪色,跟块老木板没任何区别。 “此处是同文书苑?” “是的世子,这便是同文书苑。” 何宽肯定道,百里燕狠看了一眼那个“苑”字,因为压根不认识,在匹配了汉语记忆后,算是匹配上了。 步入书院,不同其他书馆把书摆在外堂,同文书苑售书摆在大院游廊里,因为藏书太多,只能放在游廊下摆上一圈。 见有客到,还有兵士随行,入口处一理书匠迎面上前: “敢问老军,不是晋国人吧。” “老夫歧人,这位是岐王世子。” 何宽道,书匠目光落向百里燕,只见百里燕已经“博览群书”去了。见状,书匠又道: “原来是歧国二世子,失敬失敬。但不知世子何故大驾光临,老军可否告知一二。” “老夫也不知,只是随世子出行。” “哦……” 书匠若有所思,与何宽聊了片刻,然后追上百里燕在旁伺候。 约莫走出半盏茶时间,百里燕目光落向《列国文范》一书。此书约一掌半厚,打开一看,果不其然,是字典。 跟汉语字典、辞典大有不同。这本字典是以例文开始,以引用文章为文字范例,解说每个字怎么读,怎么写,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常见的词组,并通过引用例文和范例解说词组、字的含义。并有索引目录,可以根据部首和近音字查询。 与其说是字典,不如说是课本,而且《列国文范》是一套,共计七册,每一册都有一掌半厚度,根据其开篇注解可以知道,全套书共计收录字五千多个,词组数万,共介绍有四种规格书写方式。 情况大致和秦一统中国之前,列国各有自己的对汉字的书写方式,所以不同国家书写的笔画不尽相同,现代汉字是秦一统中国后沿用秦字逐渐发展而来。 眼下的中原主流有四种书写方式,一是梁朝旧体,二是中原文,三是东海文,也就是晋国、宋国书写体,三是西海文体,以歧、陈、燕、赵、卫为主要使用国。 见百里燕全神贯注,书匠凑近上前道: “岐世子可是喜爱此书?” “正是,本世子欲得此书,一连走过多家书馆、私塾皆无,敢问书匠,此书作何价。” “万分抱歉世子,此桌上所有书卷皆为陈列品,并不对外出售。” “不售?何故不售。” 百里燕不解,既然不卖,拿出来干什么。此时书匠又道: “这是书苑规矩,不售便是不售。” 听到这里,何宽恼了: “老夫看你是故意欺我歧人!” 见何宽动怒,书匠连忙是解释: “不不不,老军误会。此书甭说歧人,就是晋国人也不卖。” “晋国人也不卖,这是何道理。”何宽质问。 “在下也不知,若真欲求书,只有问执院大师。” “那好,你去将执院请来说话,若是说不出所以然,老夫拿你试问,快去!” 何宽厉声厉色,一副毫无商量之色。书匠一溜烟跑得没影,一路来到后院。 后院中坐落一座塾堂,塾堂四面无墙挂有卷帘,可见一先生坐于其中,十多孩童朗朗读书。不远处置一廊庭,廊亭内两位老者与一个中年素衣武者,盘膝对坐饮酒作乐。 此时书匠慌忙前来,见青衣老者,便是上前凑近道: “西门执院,有人欲求《列国文范》一书,是非取不可。” “列国文范?”青衣老者蹙眉诧异,思索片刻又问:“是何许人氏。” “是歧国质子百里燕。” “公子燕?是其仆役求书?” “是世子本人。” 听到这里,西门华纳闷了。 这个百里燕整日身处深宫大院,而且传说此子懦弱平庸,怎么跑到同文书苑求书来了。想到这里,西门华道: “你先去应付,老夫随后就到。” “诺!” 书匠匆匆而去,此时西门华对面黄衣老者问道: “何事竟让西门执院如此犯愁,能否细说一二。” “不瞒伍算大师,是歧国质子【注1】前来求书,老夫甚是为难。” “歧国质子?就是那百里规郭氏的亲子,百里燕是也?” “正是。” “给他不就完了,何必庸人自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