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24赶海 (第2/2页)
火车远去,宁大江红了眼眶:“姐,下次见到哥不知道要几年,我现在就想哥了。” 宁洁拍拍小少年的肩膀:“不怕,等咱有钱了,找大队开封介绍信,坐火车去看大哥不就完了。” 宁大江破涕为笑:“对,咱多挣钱!” 宁洁拐了他一下,“走,跟姐弄好东西去。” 宁洁骑车带宁大江,宁大江冻得直吸鼻涕,“姐啊,来海边干啥?怪冷的。” 宁洁指着海边沙滩上的海带:“看见没?赶海!今天中午正好是退小潮的时间。”说着,从包里翻出麻袋和小耙子扔给宁大江,“动手啊!咱过年可得靠这些宝贝买rou呢!” 宁大江眼前一亮:“姐!那边有鱼!还有海螺!哎呀,这么多东西呢!”说着也顾不上宁洁了,拿起个麻袋就奔着海螺去了。 宁洁跟在宁大江身后,先教了他怎么挖螃蟹找八爪鱼洞,待宁大江学会后也埋头捡起来。两个多小时后,姐弟俩一人捡了一麻袋,宁洁拿出两个小布袋,将麻袋里的匀出些挂在车把上,剩下的捆在后座,宁洁坐在大梁上,小少年骑着车往回赶。 一路上姐弟俩换着骑车,天将擦黑才到家,宁胜利两口子早都等急了,知道孩子去赶海了,生怕出事,看孩子回来才松了口气。 到家后宁洁进厨房做饭,宁大江把东西搬到东屋地上,徐玉兰下地找小板凳坐着,把东西倒出来,拿了几个盆儿分拣海鲜。 宁洁把饭做上,那边徐玉兰和宁大江已经捡了一盆海虹出来,宁洁拿去洗了,用东屋大锅将海虹和六只大螃蟹煮了。 宁胜利吃着海虹不住赞道:“到底是海鲜,真鲜溜,这海虹可够肥的。” 徐玉兰心疼地给儿女夹菜:“看把孩子冻的,大江脸都皴了,小洁,你多喝点汤,姑娘家不能冻着了。” 宁洁喝了一口汤,暖洋洋的,她幸福地眯了眯眼:“唉,可惜咱家离海太远了,去一趟怪不容易的,等十五退大潮我借个驴车,多弄点回来过年,咱年前也就只能弄这一趟了。” 宁胜利心疼孩子:“别去了,咱家现在还有钱,大冬天的你俩就在家歇着学习吧,等明年我好了,找大队长登记,我去挣工分,加上你哥的津贴,咱家钱够花,你俩都上学去。” 宁大江啃着馒头,不在意地说:“爸妈,你们放心,我跟姐年前就去最后一趟,赶海可好玩了,什么都有,我还捡了好多小螃蟹想带回来玩,可是没地方装,我姐还说要教我钓泸沽虾呢,在家太没意思了。再说我天天晚上都学习,有时候白天也学,偶尔去一趟耽误不了。” 宁洁也表示:“爸妈,别担心,在海边捡一会就暖和了,下回去我做俩棉脖套把脸捂上,海风就吹不到了。” 劝了一番没劝住,倒让俩孩子说服了,无奈之下,宁胜利也去帮着俩孩子收拾海鲜。 宁洁最早下饭桌,悄悄往麻袋里加了些空间里存的贝类和八爪鱼和海蛎子,她装模作样挑挑拣拣,宁胜利也让宁大江搀着下地帮忙分拣海鲜。 徐玉兰一下午在家也没闲着,缝了很多小布袋子,将不同的海鲜放到不同的袋子里,两口子把孩子赶去学习,两个人干一会儿歇一会儿,慢慢地也把东西都收拾好了。 第二天一早,姐弟俩趁天没亮就骑车往县里走,还好他们租的房子在村口,大冬天的除了上山捡柴火的也没早起的人,所以也碰不到啥人。 姐弟俩东西带的不少,宁洁先去煤厂找了杨丽丽,杨丽丽睡眼惺忪到了门口,一看是宁洁姐弟俩,眼前一亮,赶紧拉着两人回家。 杨丽丽进屋就问:“小宁,我怎么闻着一股腥味儿,海鲜吗?” 宁洁笑着摘下包袱,打开给她看:“姐你看,新鲜的剥了壳的海蛎子,还有海虹,海带,海鱼,螃蟹,海螺,扇贝,丽丽姐,我特意先给你送过来的,你挑完我再去机械厂。” 杨丽丽高兴坏了,他们虽然是海边城市,但离海比较远,海鲜味儿又大,遇见抓投机倒把的一下就露馅儿,海边的人都不敢过来卖,因此她们也不常吃。杨丽丽把家里男人叫醒,两口子想把螃蟹包圆了,宁洁好说歹说给邵大姐留了六只,剩下的都让他们留下了,两人又买了三斤海带,五斤海虹和三斤毛蚶子,一斤海蛎子,这才放走了姐弟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