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十四章 教化生灵 广普仙法 (第2/2页)
直事,水土相含受,雄雌并一体,用之有条理。” “变化即未济,终即复更始。” “初九为期度,阳和准早晚,周历合天心,阳爻毕于已。” “正阳发丙午,自丁终于亥;水火列一方,守界成寒暑,东西表仁义,五行变四时。” “如是阴阳之互用,顺三一而得其理;神室设位,变化乎其中。” “神室者,上下釜也;设位者,雌雄配合之密也。” …… 太乙道篇一一长生者也 “生生者,修夫意者也。生长者,修夫言者也。” “生收者,修夫象者也。生藏者,修夫数者也。” “长生者,修夫仁者也。长长者,修夫礼者也。” “长收者,修夫义者也。长藏者,修夫智者也。” “收生者,修夫性者也。收长者,修夫情者也。” “收收者,修夫形者也。收藏者,修夫体者也。” “藏生者,修夫圣者也。藏长者,修夫贤者也。” …… 太乙道篇——感形观物 “所以谓之反观者,不以我观物也;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 “走感暑而变者,性之走也,感寒而变者,情之走也,感昼而变者,形之走也,感夜而变者,体之走也。” “飞感暑而变者,性之飞也,感寒而变者,情之飞也,感昼而变者,形之飞也,感夜而变者,体之飞也。” “草感暑而变者,性之草也,感寒而变者,情之草也,感昼而变者,形之草也,感夜而变者,体之草也。” “木感暑而变者,性之木也, 感寒而变者,情之木也,感昼而变者,形之木也,感夜而变者,体之木也。” “性应雨而化者,走之性也,应风而化者,飞之性也,应露而化者,草之性也,应雷而化者,木之性也。” “情应雨而化者,走之情也,应风而化者,飞之情也,应露而化者,草之情也,应雷而化者,木之情也。” “形应雨而化者,走之行也,应风而化者,飞之行也,应露而化者,草之行也,应雷而化者,木之行也。” “体应雨而化者,走之体也,应风而化者,飞之体也,应露而化者,草之体也,应雷而化者,木之体也。” “性之走善色,情之走善声,形之走善气,体之走善味。性之飞善色,情之飞善声,形之飞善气,体之飞善味。性之草善色,情之草善声,形之草善气,体之草善味。性之木善色,情之木善声,形之木善气,体之木善味。” “走之性善耳,飞之性善木,草之性善口,木之性善鼻。” “走之情善耳,飞之情善目,草之情善口,木之情善鼻。” “走之形善耳,飞之形善目,草之形善口,木之形善鼻。” “走之体善耳,飞之体善目,草之体善口,木之体善鼻。” “所以目善万物之色,耳善万物之一声,鼻善万物之气,口善万物之味,灵于万物,不亦宜乎?” …… 太乙道篇一一天地之数 “其终则万物归地,地归天,天归道,是以贵道也。” “天数五,地数五,和而为十,数之全也。天以一而变四,地以一而变四。四者有体也,而其一者无体也,是谓有无之极也。” “天之体数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地之体数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 “是故无体之一以况自然也,不用之一以况道也,用之者三以况天地人也。易有真数,三而已。” “参天者三三而九,两地者倍三而六。参天两地而倚数,非天地之正数也。倚者,拟也。拟天地正数而生也。” “天数二十有五,合之为五十,地数三十,合之为六十。故曰五行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也。” …… 太乙道篇一一纪元时辰 “一元十二万九千六百,分而为十二,以当一日十二时之数,而进退六日矣。” “三百六十以当一时之数,随小运之进退,以当昼夜之时也。” “十六变之数,去其交数,取其用数,得二万八千二百一十一兆九百九十万七千四百五十六亿,分为十二,前六限为长,後六限为消,每限得十三亿九千九百六十八万之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 “每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年,开一分,进六十日也。” “六限开六分,进三百六十日也,其退亦若是矣。” “十二万九千六百,去其三者,交数也。取其七者,用数也。” “用数三而成於六,加馀分故有七也。” “七之得九万七百二十年,得四万五千三百六十年,以进六日也。” “日有昼夜,月有朔望,以成十二日也。” “每三千六百年进一日,凡四万三千二百年,进十有二日也。” “馀二千一百六十年,以进馀分之六,和交数之二千一百六十年,共进十有二分,以为闰也。” “故小运之变,凡六十日,而成三百六十有六日也。” “阳数於三百六十上盈,阴数於三百六十上缩。” “日以迟为进,月以疾为退。” “日月一会而加半日减半日,是以为闰馀也。” “日一大运而进六日,月一大运而退六日,是以为闰差也。” “一岁之闰,六阴六阳。” “三年三十六日,故三年一闰。” “五年六十日,故五岁再闰。” “日月之相食,数之交也。日望月则月食,月掩日则日食。”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