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国主薨逝 (第2/2页)
一缩,浑身僵直,沉默不语。 少顷,他神色恢复清明,深深地看了眼刘真一眼。 刘真坦然对视,丝毫不惧。 杨炎长长吸了口气,旋即喟然一叹,嘴角似有自嘲。 他目光低垂,气息萎靡,神色稍显呆滞地向前走出,“罢了”。 刘真看着杨炎萧索背影,心中悄然一叹,却不敢多想。 旋即众侍卫便簇拥着杨燕炎向着京苑走去。 隐隐约约之中,似有一道喃喃自语声飘散在空中: “十年羁縻困锁城,万千思绪入幽魂。皇图霸业黄粱梦,子民犹在水火中。” 当日,青嵩国主杨炎被囚京苑,丞相崔雍代掌朝政。 次日群臣再邀北宫氏新族长北宫弈承袭太师之位。 五日后,国主杨炎驾崩,疑似绝食而死。 嵩京城沉默,复杂难言。 ----- 嵩京城外,玄甲重骑浩荡排列,作出攻城之势。 南城墙之上,北宫弈、北宫昊以及崔雍三人位立众人之首,冷眼俯瞰下方。 崔雍身形老迈,北宫弈神态自若,北宫昊则眯了眯眼,似有冷笑。 三人身后一道身形臃肿的胖子咧嘴而笑,看向下方玄甲重骑的目光似有戏谑之色。 俄而,下方传来吱呀一声,城门訇然大开,露出一道飞骑。 其手持白旗,背负密信直奔玄甲军中军而去。 对方见状,当即露出一条通道,任由信使穿过重重阵营,直抵中军营帐。 玄甲军,中军。 杨熙高居上位,身侧苏孝杰漠然而立,神情平淡。 下方 诸将或是肃穆,或是看向信使的目光极为不善,亦或者直接冷哼一声。 信使单膝跪地,其口中言道:“禀将军,丞相大人命卑职传信,密信在此,请将军过目。” 杨熙冷眼俯瞰,沉默少许后,方才徐徐言道:“呈上来吧”。 旁侧有人当即呈上,杨熙摊开一看,本是冷淡的神情忽然一变,身影更是蹭地直立而起,双目近乎喷火。 “混账!” 苏孝杰侧目一观,眉头当即紧锁。 众将诧异,不知殿下为何如此震怒。 苏孝杰将密信传于下方,众将看过之后,当即惊骇、大怒亦或者难以置信。 “什么?那道人逼死了国主陛下?” “好大的胆子!” “该死,那道人罪该万死!” “此人图谋甚大,恐对我青嵩国不利,需尽快铲除!” 继而众将纷纷抬首,义愤填膺地对着杨熙言道:“还请殿下下令诛杀此僚!” “不错,此人胆敢逼死国主大人,实乃万死难赎其罪!” 忽而,嘭地一声巨响,营帐喧哗声霎时一静。 杨熙阴沉脸色死死地盯着那道信使,一字一句地道:“你回去告诉丞相,若丞相助我擒拿那道人,杨熙可即刻退兵,永不言犯!” 信使叩头倒蒜,恭声道:“殿下放心,卑职一定把话带到!” 众将闻言却齐齐脸色一变,当即疾呼道:“殿下,不可!” “殿下,三思!” 杨熙冷目扫视而下,众人心中一凛, 方才之所以如此愤怒,便是为了‘清君侧’再找一个借口。毕竟而今谁都知道君弱臣强,单单打这个旗号,难以服众。 可若是为了给国主报仇而攻打嵩京城,无疑会让自家合法性更重,甚至可以顺势将‘王师’称号加在身上。 大义在身,顺应天命,堪称名正言顺。 在此大义在身后,不仅国中诸多家族、世家、百姓乃至是官员都可投靠过来,毕竟他们是官军嘛。 日后扫平其余诸城之际,自然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然而此刻殿下却意欲半途而废,这样岂不是前功尽弃了么? 瞥见重将脸色骤变,杨熙大手一挥,冷目一扫,“不必说了,我意已决。” 他再对着下方信使言道:“你速速归去将本将方才之话报于丞相”。 信使当即恭声称诺,旋即在众将冷目齐齐投来之下,他近乎硬着头皮退出营帐。 及至出帐之后,浑然不觉后背衣襟已然湿透。 少顷,及至信使出阵之后,中军营帐之内当即爆发热议声。 杨熙重重一拍,厉声道:“够了!” 霎时一静,看向杨熙的目光已有些异样。 若是主子无法为自家带来‘富贵’,那跟着他作甚? 意识到方才自家语气过重,杨熙语气稍缓,“众位稍安勿躁,本将自有谋算。” 此时一道将军皱眉道:“殿下,若是那崔老头不愿与那道人为敌,莫非我等果真要退走不成?” 这时上方的苏孝杰皱眉喝道:“连殿下的离间计都看不出来,你们真是一群饭桶!” 众人一怔,随即脸色恍然,纷纷露出惭愧之色。 杨熙微微皱眉,却并未解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