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北宫氏族 (第2/2页)
黑如墨,浑身散发着冻人心骨的阴寒之气。 司马贰目光闪动,一柄染墨小剑倏忽而出,向着下方猛然一斩。 阴影霎时惨叫,刺耳叫声传至杨熙耳中,他似终于惊醒回神。 口中后知后觉地疾呼道:“道长且慢!” 然而剑光甫一出世便将阴影一分为二。 那团疑似观天城主的阴魂当即砰然炸裂,旋即剑光一阵搅扰之后,便彻底灰飞烟灭。 及至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司马贰转身看向杨熙。 却见其神色呆滞,满眼不敢置信。 区区金丹阴魂就这般不堪一击? 司马贰笑道:“城主所言那观天城主可是这头阴魂?” 杨熙似有激灵,看向眼前少年只觉如同魔神。 他忍着心痛,强笑道:“不错,道长果然神通惊人,杨熙佩服!” 司马贰摆手道:“能为城主除去此大患,是小子之幸。” 杨熙强颜欢笑,随即找个借口离开。 看着杨熙离去的背影,司马贰嘴角上扬,不知是讥讽还是戏谑。 司马贰转首,看着下方被地裂惊动的城防巡视卫士以及诸多军士。 当然,还有诸多鬼哭狼嚎之声,惨叫声以及痛苦流涕声,但都难以撬动司马贰心神。 他古井无波,无思无绪。 少顷,城主府地底密室之内,杨熙漠然潜行,身侧十余实权将军整装待发,肃然恭立。 及至他端坐主位后,众人轰然跪倒,齐声拜倒: “参见殿下!” 杨熙鹰视狼顾,目光森然,缓缓言道:“老贼所遣掣肘已出,该是我等营救陛下之际!” 众人肃穆沉凝,再次叩首:“我等谨遵殿下号令!” 青嵩国,嵩京。 天殊十万八千里,高阁九千七百间。京都国祚千百载,黎民凡庶万万年。 首悬挂于青嵩国主御书房内的打油诗享誉于外,其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当今青嵩国主! 此诗作于国主九岁那年在太极殿群臣奏对之际,随口道出。 此诗韵律、格调不显,但其所表雄心足可令人称畏。 尤其是作为当时的二皇子,国主陛下以弱冠之龄便有冲霄之志,令青嵩先帝龙颜大悦。 自那日起,那位扬名于青嵩的皇子殿下便开始彰显其峥嵘。 尤其是在大皇子杨熙名声不显、才具不出之际,这位皇次子犹显其胸中锦绣。 不少人两朝臣老或许便已然明锐察觉到,或许从那时起,先帝便早有废长立幼之意。 嵩京城位于青嵩东北,偏天殊中央。 此地距离正北琉璃国边境不过千里之遥,而与东南黑云国更是不国八百里。 按天殊三国最快马力,不过一日功夫。 此地之险,可见一斑。 当年青嵩国开国皇帝将嵩京城定为国都之际,不是没有反对,堪称是殿中文武大臣有九成以上持反对态度。 有人甚至从宫门磕头一直磕到太极殿,却依旧未能改变那位雄才大略的国主心意。 古籍记载,当那位位列中枢的翰林院秉笔满头淤血地磕至太极殿时,正值国主下朝,他目光冷冽,丢下一句话后,便径直离去。 “青嵩国主只能死于边境,不可亡于榻上。” 那位当年以前三甲中举的探花郎闻言愕然,在朝野大臣神色复杂之下,他羞愧归府,上辞秉笔之后,闭门思过一年。 而那位国主陛下直至临死之前,都未曾理会过他。 但无人知晓的是,那位一手缔造青嵩数万里疆域的开国大帝却在临死之际,将手中的暗黑力量‘蜀貂’传给了那位冒死进谏的翰林院秉笔。 蜀貂之责,集暗杀、刺探以及缉拿于一身,乃是那位大帝掌控朝野的隐晦手段之一。 其余诸如军队、战将以及左膀右臂等,在近两百年的岁月消磨下尽皆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唯有蜀貂,长存至今。 在那位开国皇帝驾崩之后,近两百多年,青嵩国每一任新任国主的废立的背后,几乎都有那个家族的影子。 北宫氏。 北宫居嵩京南门之外,其家族势力之庞大仅次于青嵩国皇室。 在天殊三国十大家族之中,北宫氏高居第五! 此刻,在嵩京以南,有一座近百里方圆的庞大宫殿群。 宫殿四周三十丈高墙浇筑,高墙之上甲士昼夜巡视,且高墙上角楼、暗垛、女墙乃至是抛石楼等应有尽有。 而且不为人知的是,在数百处看不见的黑暗角落里,一丝丝隐晦的灵机波动悄然潜伏。 观其威势,丝毫不弱于筑基修士全力一击。 可想而知,一旦这百里方圆内疑似法阵之物火力全开,恐怕连金丹真人都要饮恨在此。 城堡之内,诸多陷阱、机关、法阵以及潜藏的高手更是不计其数。 花丛、轩榭以及水池之中,皆有明岗暗哨,常年如一日的戒备警戒。 好一处铜墙铁壁,军事堡垒。 此地俨然攻防一体,堪称固若金汤。 而这,就是青嵩国远近闻名的‘北宫城’。 以家族之力,占据一座城池,此所言之人的心思可想而知。 堪称诛心! 就在这时,距离北宫城十里之外的高空之上,一道黑影瞬息而过。 其速度堪比金丹遁法。 呼吸功夫,便至北宫城上空。 旋即黑影降落,朝着城中最中央的一栋普通宫殿疾速落下。 扑哧一声,便穿破雕花窗纸,落在一位相貌丑陋的独眼大汉手臂之上。 黑影落下,双翅骤然一收,冷血无情的双目刺了眼大汉之后,便缓缓移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