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食日 (第1/1页)
大夏定鼎中原二百载,时至今日,依旧残存的异姓侯爵已然不多。 开国时期那一批爵位中,抵达侯位有十二人,县侯七人,郡侯三人,县公与郡公各一人。 十二公侯,都是异姓公侯。 异姓不可为王,乃是铁律。 与此相对的,是宋姓诸侯王,依宗室之赐爵。 是为宗室爵。 然而以上两者,无论是开国十二公侯,亦或是宗室公侯王,传承至今,已经过半凋零。 俗话说,富贵不过三代。 意思是,再大的功业,和富贵,一般传承不过三代,就要开始走下坡路。 三代是多久? 大夏男子成年,以虚岁十四为数,如此算来,三代人也不过是四十年。 当然,实际上不能这么算。 爵位传承,一般都是在上一代人死前预先决定,死后才由相应的衙门负责继承手续。 开国至今二百载,初代开国元勋,早已作古,二代袭爵者也已入土。 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活到七十岁,在大夏已经算是高寿,当地官府都要授予节杖,以示尊老。 二百载就算以七十寿来算,这也已经换了四代,更何况当年那批开国元老,大多活不到七十之数。 许多爵位,传承至今,已经过了四代,乃至于五代。 大夏爵位制度,特赐“开国”爵位,隔一代减等世袭。 每隔两代,则爵位降一等级。 四代人里,如果没有出类拔萃的,立下功劳的,此时至少减了两等。 侯爵变成伯爵,伯爵变成子爵,子爵变成男爵,男爵变成士爵。 爵位品级,并不是没有意义,直接关系到爵位田,私兵名额的上限。 也就是说,爵位品级意味着特权高低。 大夏法令中,黎明百姓,不允许持兵器过市上街,除非是有功名在身的秀才,有公差在身的衙门捕快可以例外,有制式刀剑。 自然,兵器不包括农具或者菜刀……这实际上属于擦边,但菜刀也不可能真的禁止。 大夏对于民间私人持有武器有严苛的限制,就连各地铁匠铺子都受到监控,不允许私人打造刀剑武器。 唯有官员可以例外。 秀才开始,可以佩剑。 做官后,九品官员,可有家仆一人配刀剑; 八品与九品等同; 七品开始,荫家仆二人持械; 六品等同七品; 五品则可有四人持械,从五品开始,可以持弓箭; 四品荫家仆十人持械,弓箭,刀剑不拘(但不能夸张,指着几百人的武器说是八人用); 三品开始,可以用甲士,二十人,可以保有铁甲一具(有没有披甲,战斗力差距极大)。 二品则是五十人,甲三人; 一品荫百人,甲十人。 这是家兵名额,各级官员可以在明面上保有的私人武装力量。 对于官员,哪怕是官至一品,也只能荫十人披甲,超过数目,就是违制。 这是遏制私兵的举措。 唯有内阁宰辅与别处不同,按制可以有三百人,都可披甲。 只要一人为宰辅,就可养着三百披甲之士,甚至能从武库里调拨对应的军械补充。 当然,这些军械都有记录在册,卸任时必须如数交还。 如有差错,纵使官至极品,也少不得一场大变。 这是官员,无论官品再高,也不许有私兵,披甲之士名额有限。 如是军功爵位则有不同,因爵位源自军功,以及过往私兵之制旧风,是可以有私兵的。 士爵等同七品,谓之国士,不可世袭,只是终生之荣誉; 男爵等同六品,有一火十人私兵;子爵等同五品,三十人私兵;伯爵等同四品,五十人;侯爵三品,百人;公爵二品,三百人;郡王一品,五百人;亲王超一品,千人,设四营,主官为校尉,七品军职。 此刻,丰江郡王府邸,一座高楼上,一只乳鸽,静悄悄地拍打着翅膀,飞入台中。 就有专人走出,从鸽子腿上解下蜡丸封好的秘信,顺手撒了一把谷物。 乖巧的鸽子咕咕叫着,落到地上自行觅食。 此人瞧见蜡丸外间印记,顿时不敢怠慢,急急送至室内。 早有数人等在这里,此人就上前几步,压低了声音: “是那位小祖宗的信。” 一名穿着吏服的男子本是在书写誊抄着什么,顿时搁置下来,顺手将毛笔搁在一排笔架上,唤道: “夫人有命,如是那位,都送到东祥阁,只是还是要照例登记下。” 说着,就有人取来一册,翻开,在其上书写何日何时,何人送信。 这里是丰江郡王府的秘信台,驯养乐许多鸽子传递秘信,秘信往来早有成例,自有一套规矩。 等到录完之后,此人起身,接过蜡丸,放入匣中,道: “我自去送与夫人,此刻天色还早,你们各自办完差事,按时休息,只是记得今日须有二人轮值。” 说着,这吏人就推门出去。 初时却是向着东祥阁方向去,然而半道上却突然转弯,去了一处偏僻的小院。 小院很是幽静,也有一排厢房,只是看着不大。 此处是他身为府上小吏,所获得都一处居所。 到了这里,他自家关上门,仔细地封好门窗,点燃灯烛。 随后在灯火上凑近了,烤化蜡丸,小心地用工具,取出其中丝帛而不破坏蜂蜡。 个中技巧,不是一日可学,非得早有谋算。 取出丝帛,就着灯火看了,此人就是一声冷哼: “丰江王看似忠实,原来竟也有不臣之心?” “不,说不臣之心倒也未必,或是自保也未可知。” “倒是这栖霞……有点意思,结交僧道高人,又受今上殊恩……” 此人皱着眉头,把丝帛上文字反复看了数遍,记在心里,仔细地咀嚼了几遍。 随即又细细封好,息了烛火。 随后重新走出小院。 路上,他还在思量着: “这里面是不是也有大夏天子的意思?不满朝堂政局?还是担忧身后之事?” “听闻大夏皇室一脉,向来短寿,没有能活过四十的,或许结交僧道高人,是为了求寿?” 正说话间,天色猛地黯了下来。 远处传来一阵惊呼声。 “天狗!” “太阳被吃掉了!” “天狗食日!” 此人抬头望去,正见到一个巨大的黑影,慢慢遮住那轮大日。 整个天空,都变得漆黑一片。 “这……” 纵使此人再怎么心机深沉,见到这种异象,还是震惊得无以复加。 手上的东西都掉了下去,浑身都在颤抖,随即就是大喜: “天狗食日,国将不国,着不是正应了大夏国祚将尽?” “我大陈,大陈富国有望了!” 心中狂喜难以抑制,此人一时不察之下,吐露了几分心声,却恰好此时身侧有两名侍女经过,边走边指点着天上异象。 虽说是天狗食日,但还没有昏暗到不见五指的程度。 此人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不好,方才我之言论,或许已经被人听到?” 目视着那几名窈窕的身影,他眼中流露出几分杀机。 “不管有没有听到,这几个女子,都不能留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