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烤鲲鹏与雪花 (第2/2页)
初和一向老成持重的老施,也杨哲脖子,嘴对着酒瓶吹喇叭,一通猛喝猛灌。 郑瑞知道,老金牙出了这桩事儿,他们的心情都不太好,可大清早就灌酒,也太夸张了一点。 “瑞子,别傻站在门口啊,坐下喝酒!” 沈明和大奎因为刚才的事儿,不好意思喊郑瑞,倒是海初笑着喊郑瑞喝酒。 “太阳还没晒屁股呢,这大早上的,早饭也没吃,喝酒伤胃。”郑瑞道。 “瑞子,赶紧坐下喝酒,别磨磨唧唧,像个娘们儿似的。” 大奎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了。 “喝了酒,怎么干活啊?”郑瑞知道工地上的规章制度,工作时间喝酒,比不戴安全帽更严重。 “今天没活干,四栋十六楼能上吊机,不需要我们扛包背水泥了。估计要后天才有活儿,这两天,只能呆在这猪窝里,喝西北风了。”海初说道。 他们不是月薪制,是计件制,干多少活,搬多少钢管、砖头和水泥,就得多少钱,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一天不干活,这一天就没收入。 这时候,沈明已经灌下了两瓶啤酒,北方人喜欢喝白酒,只有夏天撸串的时候才喝冰啤酒,那就跟喝水似的,根本不把啤酒当成酒,而是解渴的饮料。 沈明拍了拍自己臌胀的肚皮,笑着对老施说道:“老施,你上过高中,有文化,每次喝酒,都喜欢听你念诗,比特么猪头rou还下酒,要不,你再给咱念一首?” 老施五十多岁,在他这个年纪,上过高中,那是绝顶牛逼的事儿,不像现在,满大街都是大学生,往人群里吐口唾沫,不是博士就是研究生,再查也能混个大专文凭。 在七十年代初,高中毕业,比现在名牌大学毕业都牛。 不过,那时候的高中生,是有真材实料的,不像现在那些野鸡大学毕业的,或者家里有钱,送出国镀金,在国外玩了几百个洋妞后回国的所谓‘海归’,绣花枕头一包草。 老施当年还是‘班长’,可谓品学兼优,可惜那个年代,上大学是要‘推荐’的,成绩只是次要,家里的‘成分’必须要好,家里有当过兵的,根红苗正自不必说,要么就是三代贫农,老施很不幸,他爷爷和太爷爷,以前都是地主,这会儿虽然家里一贫如洗,比贫民还贫民,但没用,成分不好,是个‘小地主’,所以没能被‘保送’去工农兵大学。 这也成了老施这一辈子,最大的遗憾。 不过,老施毕竟是‘文化人’,不但是班长,还是语文课代表,文学功底绝不比现在那些在《诗词大会》上出口成诗的年轻人差。 此刻两瓶啤酒也下了肚,由于没吃早饭,空心肚里喝酒,倒也有了些喝酒的感觉,老施的酒兴也来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老施润了润嗓子,先来了两句开场白。 可接下来,却让所有人都捂着肚皮笑出了猪叫声。 “鲲之大,一锅炖不下。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大,需要两个烧烤架,一个孜然,一个麻辣!” 老施半闭着眼,摇头晃脑、一本正经的念道,像是古代私塾里的先生。 沈明等人,顿时捂着肚子,哈哈大笑。 笑了半天,海初抹了抹嘴,他这个七十年代的‘初中毕业生’,也不肯落后,指着桌上的雪花啤酒,赶紧接道:“再来两瓶雪花,让我们勇闯天涯。” “妙,真妙!”老施哈哈一笑,说道:“吃烧烤,怎么能没有啤酒?烤鲲鹏和雪花勇闯天涯,那是绝配了。” 沈明和大奎对视一眼,知道这特么是要玩‘行酒令’,诗词接龙啊,他们两个都是粗犷汉子,小学都没毕业,除了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再念不出第五句了,这下可就为难了。 大奎干活打架都行,让他念诗,他宁愿去扛十吨水泥。 还是沈明脑子快,他来自东北,在北方可是有很多类似‘打油诗’的顺口溜,而且是家喻户晓,他看了一眼大奎,哈哈一笑说道:“人生得意须尽欢,拿起酒瓶就是干!” 说完,用牙齿咬开瓶盖,猛灌了几口。 大奎大喜,他也是东北人,这句顺口溜,他三岁的时候就听过。 大奎知道,沈明这把帮了他,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他感激的朝沈明看了一眼。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说咋弄就咋弄!” 说完,他拎起啤酒瓶,说道:“听明白了,我说咋弄就咋弄......那咱吹了这一瓶!” 郑瑞看着眼前的四人,笑了,笑的很开心。 他们虽然在社会的最底层,在那些所谓的‘上流人士’眼中,都是又脏又臭的外地农民工,可在郑瑞眼中,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是的,民工兄弟,才是最可爱的人! 郑瑞走过去,坐在床沿上,给自己开了一瓶啤酒,举起瓶子,道:“......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