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后一战 (第1/2页)
扶蜀第一卷荆州保卫战第四百八十五章最后一战中原克复。 现蜀汉一方“三兴汉室”呼声已是越发之高,各州郡间的声势舆论都在大肆扩散传播着。 汉军统一天下之势已是不可避免! 自魏军迁都邺城,败走中原,实力大损后,如今盘踞于幽燕的塞胡,诸如鲜卑、乌桓以及盘踞辽东的公孙渊纷纷心生不臣之心,萌生起兵作乱的念头。 甚至。 如今已在漠北一带起势的鲜卑可汗轲比能听闻曾经威震塞胡的鄢陵侯曹彰亡故,他胸间再度燃起了染指中原之地的雄心。 并且他此次还派遣使者前往贺兰山王庭,说服步度根放弃往日的恩怨,与自己合兵一道,一同率众席卷边关。 一时之间,以上谷、渔阳一带的燕山防务以及雁门、代郡一线的阴山防线随着塞外诸胡的频繁集结,不由顿时大感压力倍增。 边关防务接连增大。 无奈之余,为了避免遭受胡人入关的侵袭,天子曹叡只得再度启用司马懿为帅,率万余禁卫军亲赴代郡高柳坐镇,以总督边关战事,抵御胡人的来袭。 至于曹休,则全面主持黄河沿岸的各渡口间布置重兵防守,以挡蜀军不日的强攻。 另一面,纵然东线战事失利,导致中原腹地丧失,但由于西线雍州方面战局尚且稳定,还未到可放弃的地步,故而便继续遣曹真率诸将遣军固守,与诸葛亮交战。 且由于丢失了关东这个大后方,关中平原又为蜀军所据,魏军野战无法战而胜之,自然无法驱逐。 屯粮渐渐消耗殆尽…… 却无法组织春耕,无法筹措军粮…… 军需物资只得依靠河北诸州转运至并州诸郡,在不辞劳苦的穿过数百里太行山脉抵足河东,从蒲坂津运送至长安。 可如此一来,后勤压力将变得何其之大? 纵然富饶如河北也经不住长此以往的消耗。 所以,面对着此等不利的局面,曹真着急了,开始苦思冥想思索对策,思索如何才能野战破蜀相诸葛亮的八阵图,驱逐蜀军于关中平原。 而由于有了之前魏延孤军深入直取晋阳的前车之鉴,如今在面对着蜀军进军并州诸郡,魏军只是辅以偏师凭险据守,以图避免短兵相接。 虽然魏延现今信誓旦旦率部攻取并州却也一时受阻,局势只得无奈僵持下来。 西线战局的关键,也移在了汉相诸葛亮与曹真的对垒上。 只是,随着中原的平定,现在诸葛亮的处境却也不急了,只是每日营间组织诸将cao练军士,巩固八阵图的布防,并加强于屯田以及妥善处理渭滨之间农家的关系相处。 受限于后勤压力,如今反而曹真急不可耐! 但即便如此,曹真再度率军出战,依然在交战之间无法奈何汉军。 两军间再度僵持。 另一面,关平亲自坐镇洛阳,并遣州泰领归附的吴将全琮、宋谦率部向西进攻潼关,以从东侧威胁长安,迫使魏军无法全心全意与己方交战。 …… 汉建兴五年,九月。 秋收时节,关中方面汉、魏双方已经对峙接近大半载岁月,汉军屯田的效果已经显露无疑,整日组织民众割麦,收获极为丰收。 反观魏军,所据之地,收获压根是入不敷出。 毕竟,关中最为肥沃的渭河平原都被诸葛亮牢牢占据,他们哪还有何收成可言? 僵持了大半载,关中战事还没有进一步的新进展,可河北诸州方面的供应却已经难以维持。 最终,魏国高层一致商议,由天子曹叡下诏,命曹真率部坚壁清野,率部撑竹筏从蒲坂津渡过黄河,进入河东固防。 由此,关中之战并未爆发大规模战事,在僵持消耗中以魏国方面的撑不住而告结束。 汉军正式收复西京长安。 由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已然实现一个。 这一刻,汉军上下再度爆发出了极强的信念。 或许即将就要开始最后一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