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3章 日常 (第2/2页)
令他高看了一筹。于是再次拍了她一巴掌,并在她恼火的眼神中,低声笑道:“这是对你的惩罚,从今晚开始,依旧给我进里屋睡觉。” 晴雯立马没了言语。 “不去,怪热的!” 她是答应了给他暖床来着,以前她也是履行了承诺的,可是两日前,香菱的jiejie被贾宝玉调进了屋里服侍。 大家同在一处,她又和秦氏不对付,自然不想落下口实,所以才就没去了。 贾宝玉听她那么一说,倒是也意识到。 六月快到了,天气确实热起来了,而家里又没有冰窖,怯热的姐妹们,倒是要受些罪了。 晴雯见贾宝玉这样,还以为是自己的话头占了理,回了一个得意的眼神。 贾宝玉见之,立马再是一掌,然后在她不忿,甚至看起来想还手的眼神中,抓起几颗她洗干净的枣子便走了。 一边吃着枣子回屋,居然正碰上探春。 “二哥哥!” 探春一身鲜亮的打扮,看见贾宝玉显得异常高兴,立马小快步上前,就开始打量。 似乎在检查他的身体。 贾宝玉不由遮了一下,不满道:“你瞧什么呢?” 哪怕是他最可爱的meimei,被她这么打量,他也会不自在的。 探春这才收回目光,又看贾宝玉嘴巴在动,就问:“你吃的什么?” 其实她之所以看贾宝玉,是因为昨天她们担心了一天,可惜等到很晚贾宝玉都没回来,她们只好先睡了。 这不,今儿一早她就打扮好,专程来找贾宝玉。 她担心,要是来迟了,贾宝玉又出门了。 幸好,二哥哥果真好好的,一点没事。 贾宝玉摊开手,“咯,就是这个,你吃一个?” 探春一点也不嫌弃,伸手就拿了一个,小口咬着吃了起来。 “好甜呀。”她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贾宝玉淡淡一笑,又见她身后的翠墨有咽口水的轻微举动,正好手中还剩两颗,就把它们给了侍书和翠墨。 …… “三meimei吃过早饭了没?” 进了小饭厅,贾宝玉问探春。 探春笑道:“我吃过了来的,二哥哥不用管我……” 贾宝玉微微一笑,拿起她的手,不由分说的让她坐在旁边,并道:“两个人一起吃香甜些,再说,你我兄妹二人,可是少有一起吃早饭呢。” 探春便安静的坐了。 袭人和秦氏端着粥和小菜上桌,闻言袭人笑道:“三姑娘就陪着二爷吧,往常他常说,一个人吃饭没意思,便是哪个丫头子在身边,他还经常叫坐下一起吃饭呢。 我们都说这不合规矩,他却说,这屋里,他的话就是规矩,丫头子们也只得小心翼翼陪着了。” 探春闻言,只是看了贾宝玉一眼,低声说了一句:“都说二哥哥对屋里的丫鬟们亲和,看来是一点没错了。” 在探春眼里,非长辈特意赐恩,丫鬟是不能和主子同桌的。 恩多则轻。 这种道理很简单。 不过她却无意去纠正贾宝玉的行事方式。二哥哥做事自有他的谋算,她做meimei的,难道还去教哥哥怎么做事不成? 贾宝玉自然知道探春的个性,如她一般,贾宝玉也无意去纠正探春的观念,让她讲什么平等、民主之类的作风。 探春之美,在于心中那股正气和担当。她始终以国公府的小姐自尊的,这是她的处世之道。 真要太随和了,说不定就镇不住那些刁奴了。 这一点,与他终究是不一样的。 他可以随和,因为他本身的“威”已经足够多,不用故意去维护。相反,适当的放低些身段,反而能平易近人一些,让自己和周围的人相处起来更舒心一点。 不然,一眼望去全是唯唯诺诺的,什么意思。 终究探春只是拿起筷子轻轻夹了一点点菜沫尝了尝,算是陪着贾宝玉吃饭。一日三餐,餐餐定量,这是养生之道,探春非好吃之人,轻易不会破例。 贾宝玉也不强求,有个漂亮的meimei坐在旁边,就是看着她吃东西,也感觉更香了。 一时袭人等也问起贾宝玉大早上被叫出去是发生了何时,这就吸引了探春的关注。 “二哥哥又接到圣旨了?” “并非圣旨,只是太上皇传了口谕,让我认河间王爷为义父。”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诧异。 探春尤甚,她立马追问:“河间王爷,哪位?怎么二哥哥要认他做义父?” 贾宝玉不由笑笑,摸了一下探春的头发,笑道:“看你紧张的,难道还怕我这个哥哥跑了不成?” 探春脸上一红,也知道自己情急了,遂暗吸一口气,然后用比较平常的语调复问了一遍。 贾宝玉也就耐心的解释了。 “云霓郡主,就是送二哥哥三只小老虎那个十分可爱的小郡主?” “正是。” 了解了前后因果的探春显得有点点沉默。 贾宝玉有些纳罕:“怎么三meimei看起来不太高兴?” 不应该呀,尤氏听说这件事,可是很高兴的,还恭喜他来着。 探春摇摇头,抬起眼眸,看着贾宝玉,轻声道:“我没有不高兴,只是,只是忽然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二哥哥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近我们开了两次诗社,二哥哥都没有参加。” 看着认真的探春,贾宝玉微怔,然后展颜一笑,伸出宽厚的手掌抚了抚探春的小脸,笑道:“不管如何,你永远是二哥哥最疼爱的meimei,我不会离你越来越远的。” …… 与探春一起吃过了早饭,黛玉等人也陆续到了怡红院。 当听闻贾宝玉要认外面的王爷为义父,黛玉道:“只怕舅舅知道了,会不高兴呢。” 宝钗也道:“颦丫头说的是,这件事,你还需要好好与姨妈她们说说。” 对于她二人的话,贾宝玉自然是赞同的。 贾政就不说了,贾宝玉认义父,首当其冲影响的就是他。毕竟这个时代,亲爹没死,再额外认个义父的情况是很少的。 贾政又是那样迂腐的人,只怕心中会很不开森。 不过不开心又能怎么办呢,太上皇的意思呀。 正好这个时候贾母屋里的大丫鬟过来传贾宝玉,于是他们一伙人便相约一起出了园子,来到荣庆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