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八章 浊浪滔天且等闲 (第2/2页)
有雷声轰鸣。 可是光打雷不下雨。 这种奇怪的天象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了三天三夜。 洪都府的老百姓议论纷纷,最终得出结论:天降异象,惩戒那个叛逆犯上的宁王! 宁王虽然打着举兵勤王的旗号,可是洪都城内城外到处都有传单,揭露宁王欺上罔下,勾结北漠国入侵大旻的罪行。宁王府虽然派兵竭力搜缴消毁传单,但是前面刚收缴后面又大批涌现。野火烧不尽,风吹又生,弄得路人皆知,人心惶惶。 宁王贪婪暴虐,洪都百姓敢怒不敢言,早就对之恨之入骨,如今他公然造反,自然响应者寡,绝大多数老百姓在心里都盼着朝廷迅速发兵将之剿灭。 宁王募集的反叛军队实际上都是洪都府境内的地痞流氓无业游民,这些人,谁给钱谁就是大爷,宁王许以重金,他们就跟随宁王造反。 如今,宁王在谋士的劝导下,放弃了北上念头,正率领十万痞子兵顺江而下,朝大旻陪都江宁进发。 留守 洪都的是宁王庶子诸即。 辅佐诸即的,是无极门老祖赵垣。 三天前,赵垣被王明仁请至青云山巅下棋。 天上异象就是在他二人对弈时开始的。 第三天清晨,在曙光的照耀下,天空中的黑云一阵翻腾之后,青云山方圆二十里忽然普降大雪,时值仲夏,大雪纷飞,更加引起了洪都百姓的恐惶。 不过,不到一个时辰,黑云散去,大雪渐止,青云山的天空白云飘飘,阳光普照。 看着皓首童颜正在茫然发怔的赵垣,王明仁淡淡笑道:“赵老就此归去封山,我相信书院及朝廷一定会既往不咎的!” 赵垣回过神来,叹口气道:“先生仁义,我自当遵命,无极门从此封山三百年,不再过问凡尘俗事。” 接着,他看了眼风轻云淡的王明仁,幽幽道:“虽然先生是天纵之才,但如今大旻已经是风雨飘摇,以你一己之力,恐怕也是独木难支啊!” 王明仁笑道:“书院的底蕴,你我都不知其深厚几许,但我相信,夫子与大先生离开书院,书院不会倒,书院不倒,大旻即便风雨飘摇,也不会沉没!” 赵垣苦笑道:“宁成是书院弟子,却是宁王世子,如今正在宁王大军中,先生还是小心为好!” 王明仁拱手致谢,赵垣起,一步跨入云层中,就此离去。 待赵垣走远,王明仁忽然哇地一声喷出一大口心血,周芷溪从一颗大树干中现出形,急忙来到王明仁前,将他扶起。 当天晚上,王明仁的二万剿匪大军突然出现在洪都城外,将洪都城团团围住。 洪都城内守军仍然有三万人,但是,洪都城内谣言四起,守城军民早就人心涣散,诸即亲上城门督守,斩杀了几名守卒后,守军忽然起哄反水,将诸即拿住,打开城门,将王明仁剿匪大军迎进城内。 宁王率大军离开洪都不几,王明仁就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洪都,端了宁王老巢,断了宁王后路。 “我们要不要追击宁王?”范直问王明仁道。 宁王起兵举事时,首先打击的就是王明仁,王明仁故意示弱,并没有与之硬拼,率二万士卒退至安吉府,与吉安知府兵合一处,据险击退宁王大军,守住了吉安。 宁王认为王明仁与范直总共才有不到二万的剿匪军,而且都是山上土匪改编的,对洪都根本构不成威胁,为了抓紧时间占领陪都,宁王便放弃对王明仁的进攻,转而率军东去。 待宁王举大军沿江东下时,王明仁与范直便率军直bī)洪都,如今只用了四天时间就夺取了洪都。这么顺利,这么迅速,连范直都觉得匪夷所思,甚至觉得宁王军队根本不堪一击,所以提出了追击的想法。 “没必要,”王明仁笑 道:“洪都是宁王的根基,他又如何舍得?得知洪都失守,宁王一定会率军返回,我们只需以逸待劳即可。另外,我们刚收编三万守军,应该立即抓紧时间进行整训,提高军队战斗力,这样才有可能击败返回的宁王大军!” 经历过剿匪大胜、智取洪都等一系列事件,范直对这个书院后辈已经敬佩有加,对王明仁的判断不再产生怀疑,所以听完这席话,他便点点头,下去整饬军队去了。 宁王率领十万大军一路东去,沿途并没有遭遇到太多抵抗,不上五,又收编了近十万军队,到了沿江重镇宜城时,他的军队人数已经达到了二十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