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肯和亲归去来(6)  (第1/2页)
    山河不长诀正文卷不肯和亲归去来不肯和亲归去来    可是他做对了吗?    启帝看向眸中含泪,瑟缩的余宸,瘦得像猫儿一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是他和鹭儿的孩子啊。    可是他心做了什么?    无谓的猜测,无谓的怀疑,面对另一个儿子证据确凿的背叛之时,他才幡然醒悟,眼前这个磕头磕得鲜血流淌了满脸,孱弱小心得不像话的孩子,是他和鹭儿的孩子。    这个孩子,刚刚从异国他乡回来,受尽了异国他乡的折磨与煎熬,本以为回到了自己的家,回到了疼爱自己的父皇身边,有了将自己如珠如宝,珍而重之看待的父皇。    长久以来养成的拘禁与如履薄冰,好不容易在这些梦一般美好的境况下消融了一些,却因为一个失误,那个慈爱的父皇乍然间变得冰冷无比。    他慌乱,不知道该怎么办,明明周遭的兄弟对他恶意颇深,对他明枪暗箭,他却丝毫不计较,还在为他那些根本没有见过几次面,没有几分兄弟之情的兄弟求情。    只是因为在异国他乡从未感受过亲情,所以对眼前得之不易的一切格外珍惜。哪怕对一直恶意待自己的兄长,亦是这般委曲求全,这般的珍惜。    这个小心翼翼的孩子,却是他当初盼了好久盼来的,他也曾欢喜地抱过曾在襁褓之中的余宸。到头来,这个他曾经立誓要最疼爱的孩子,却在如履薄冰的十数年中养成唯唯诺诺,不敢轻易做所有事情的性情,渴望却缺乏爱,在困境中,没有人与他半分真心。    启帝的手竟有些颤抖,余宸的眸子湿润,像是受伤的小兽一般,直视着启帝。    还有些后退和害怕。    启帝的手搭在余宸的肩膀上,欲言又止,只是道,    “小五,起来吧。”    余宸垂眸,哽咽道,    “父…皇。”    启帝深吸一口气,    “你二哥已经是罪不可赦,你不要再替他求情,朕会禁足他一段时间。”    “只是,他手中的封地,在他禁足之后,必定…会群龙无首,由你接手,你能管好吗?”    余宸猛然抬眸,眸中皆是不敢相信,    “父皇?”    启帝的眼中却压抑着愧疚与迟来的慈爱,    “你愿意吗?”    余宸猛然再度跪下,    “儿臣愿意。”    内侍看向余宸的表情愈发深邃,这位五殿下,日后前程,必定不可估量。    启帝拍拍余宸的肩膀,混浊的眸闪烁着追忆往事的光泽,    “你……母妃的陵墓,你可曾去祭拜过?”    余宸哽咽,嗫嚅道,    “初回来时,便去拜见了母妃,母妃一个人躺在那样冷冰冰,荒无人烟的陵墓里,当真是好凄惨。”    “儿臣只恨自己没有能早些回来,回来多陪陪母妃,哪怕只是多一天也好。”    启帝动容,    “你母妃生前受过太多苦,朕也对不起她,你……”    启帝沉默一刻,终是只道,    “你若是可以,便多陪陪她吧。”    余宸哽咽道,    “儿臣一定多陪母妃。”    余宸告退,而启帝坐在大殿之上,沉默良久,看着前方,却在出神。    内侍小心翼翼地叫了一声,    “陛下?”    启帝回神,一瞬又变回那副威严之相,    “何事?”    内侍捧上茶,    “奴才听说,五殿下常常一个人在陵墓前哭泣,有时会对着黎妃娘娘的陵墓自言自语,说自己不孝,未能早早回来,据说五殿下第一次看见黎妃娘娘的陵墓时,噗通一声就跪下了,一直跪到第二日才被旁人拉起来,高烧不退,嘴里喃喃着母妃,自责之言不断。”    “后来还亲手将黎妃娘娘的陵墓清扫修整。在五殿下献计,大周兵将未被捉到,陛下您责骂了五殿下的那日,五殿下一夜都跪在黎妃娘娘墓前,哭诉自己让陛下您分心,耽误军机,做错了事情,惹得陛下您不喜,好一通自责。”    “第二日红着眼睛回去的,回去就生了大病,只是陛下在那段日子却对五殿下不闻不问,若非今日五殿下匆匆忙忙赶过来,强行闯殿为二殿下开脱,您只怕还是不愿意见他的。”    启帝转眸,    “你想说什么?”    内侍跪道,    “老奴斗胆,恳请陛下多怜惜怜惜五殿下吧。”    “五殿下幼年时背井离乡,从来没有亲人朋友在侧,您和殿下们,就是五殿下最亲最亲的亲人了,除了您,没人能给五殿下依靠了,陛下,您可是五殿下唯一能信任的人啊。”    启帝恻隐之心又动,虽是看着前方的景物,眸中愧疚之色却更重,余宸孱弱纤瘦的模样又重现眼前,他似乎见到余宸第一次回宫时,见到他的时候,余宸那个怯生生又渴望的眼神。    唤一声父皇,那个孩子眸中的泪光都在颤动。    启帝如今想起来,忽然明白,那些都是些什么。    那份显而易见的木讷与激动,喜悦与小心翼翼,在那样一双眸中,在那样的泪光中,如何能作伪?    他将那个孩子当成是一个工具,想让那个孩子激发其他孩子的竞争,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他亦将那个孩子看成一个不需要感情投入的摆件,虚与委蛇,时刻怀疑那个孩子一切行动的目的。    可那个孩子,却是这般无辜,这般善良,对一个全然不像是亲人的兄长都能这样拼死相求,又怎么会与敌国勾结,来迫害自己渴求多年的亲情,去伤害自己心心念念想要回到的故土?    他的喜怒,都被那个孩子看在眼里,他对那个孩子的虚与委蛇,在那个孩子眼里,皆是视若珍宝,小心收藏,那个孩子渐渐放开的拘束,却在他的怀疑之中,一朝又消失殆尽。    可是,那个孩子本是无辜的啊。    他又为何会在一开始怀疑那个孩子,会因为长久未回到故国,心生不满而会与敌国勾结?    如今看来,这些想法与怀疑,竟是这般让他不安。    启帝如坐针毡,那个孩子一旦心冷,若是认定了自己不会受到真正的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