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回:赤鸟流屋白鱼跃 子牙之谋不可缺 (第1/3页)
通天教主欲下山来助洪锦一臂之力,黄飞虎李靖知道了,甚为忧虑,通天教主的声名,早已传遍了西歧,各地贤良在西歧论道,皆言碧游宫的道德非同一般。他今番下山,狼子野心已是不言自明。 消息传到了西歧,子牙,燃灯等人皆是感到吃惊,道德之论尚小,若是谬论蛊惑了士气,征战的压力必然陡增,虽说已方有杨戬幺奴等八俊强将在,但是,相对于通天教下的众多门徒,力量还是显得单薄了些。 通天教下能人无数,更有不少女英杰,号称十美四剑,三心二意。面对这样强大的对手,子牙知道已方必须尽快补充兵源,特别是用来对付十美四剑的女兵,自古是好男不与女斗,若西岐将领与通天门下女弟子对阵之前失了方寸,岂不乱了军心,而西岐这一方自从蝉玉姑娘遇害后,女兵已无统领人物,真要对付通天教下的十美四剑,若无优秀的女将统领和女兵补充,只怕这一着对抗上西岐方面就要显得吃力。 书中暗表,姜子牙召龙吉姊妹几人献武的那一场书正是此时。当然,要把龙吉姊妹几个带到战场对付通天教下的十美四剑,这事还是比较麻烦,瑶池里的女人毕竟不是普通凡人,她们没有得到允许不能随便的出入凡间。 哈哈,女孩子便装出瑶池有违老祖宗的训导啊,因而,要想把她们带出去,子牙还得要征求太妃的同意。 姜子牙求见太妃,施礼过后,就禀道:“王母娘娘,你这一向安好,自老王母离去后,这瑶池里的事都归你管了,今天,子牙有件事情要通过你,这一次,武王遇到强大的对手了,需要把瑶池的姑娘都带出去应付,子牙特来请求你的同意。” 太妃就问了,“姜丞相,你为什么要带她们去战场?据我所知,自古以来打仗都是男子汉的事,再说,她们女孩子能有多大的本领?能出多大的力?” “啊,王母娘娘,你有所不知,这次对方有不少女兵,单靠男子汉怕还不好对付,还易被她们施美人计加以利用。” “是吗?真是这样,是得让女儿们来对付她们,瑶池里的女儿们是我们西岐的期望呀,姜丞相,难道我们西岐就不能从其他地方再抽调兵力吗?” “啊,王母娘娘,能抽调的兵力子牙都抽调了,但是,十美四剑很妖艳,很厉害的,非得瑶池姑娘前去不可,瑶池里的姑娘学习过太乙的剑法,她们前去是最好了,和十美们当得有一拼。” “是这样呀,真难为姜丞相了,只是怕她们武艺还是不精,到了阵上,不是枉送了性命?” “啊,王母娘娘,你有所不知,子牙并不要她们去攻城掠地,只是要她们去助威,哈哈,就算是我们西岐军队里组织的一个宣传队,她们在战场上助助威即可,再说了,她们已经练就了太乙道长的神功,就如婵玉一般,就算是上了战场也不用怕。” “尚父,既是你如此说,那么就让她们去吧,不过,你是她们的尚父,她们的安危你也一样要担当,依哀家的意思,要得好还要看看她们的武艺,学的究竟是如何了?” “好吧。就依老王母之意。” 子牙和太妃的一番对话,各守理据,知道不能改子牙之意后,太妃只能为瑶池的小姐妹争得表演的权力,以希望子牙的想法有所动摇。 于是,在一番安排下,武王就和子牙观看了龙吉姊妹的那场献艺,众人一看,小姊妹的武艺还可以,事情也就这么先定下来了。 “书到这里,或有人会存疑问,子牙为什么要称太妃为王母娘娘?” 各位,这里有一说,请听说书的解释:我们知道帝王这个称号,在我国历史上,直至周武王才称做王,也就是说周武王是第一个大王,在他之前的大王皆称为皇与帝,自他之后才称为王,直至秦灭六国,才又有皇帝之称。本书中文王纣王虽在周武王之前,但他们的称号却是后来有的,文王为谥号,纣王亦是后世之人对他的恶称,本书只是引用了,也因此纣王的母亲就不能被称为王母娘娘,只能是帝母娘娘,而前面把文王之母太姜称着王母则是沾了儿媳太妃的光,随着她的逝世那一代王母的称呼也就去了。 呵呵,本书虽然或不是真的历史,但是,我要让你觉得,这就是真实的历史,比历史更真实,这也是正源的一个魅力所在。 书到这里,说书的注解的已经清楚,武王既然为历史上第一位帝王,他的母亲就是王母,历史上第一位王母,也就是说天宫里的王母就是武王的母亲太妃化身,称为王母娘娘不为过? 姬昌之后的权力过渡阶段,太妃就是后院之首,姜子牙贵为丞相,武王的尚父,但规矩却不能逾越,他当面称太妃为王母娘娘也是应该。 这一会,他们地位相当,太妃需要借重子牙发展西岐,子牙尊重太妃提高自己的地位,称她为王母娘娘正是双方满意。 各位看官,这个注解正确吧?当然,后来的帝王之母同样也可称为王母,王母娘娘,但后来的王母娘娘显然没有这个正统。 在这里,说书的再附带一句,王母子牙等人或许与大伙心目中存在的人物形象有偏差,甚至有人会来辩证,其实,作者写这本书,并不是要表达什么高尚的情cao,只是正源,当然,并不是正历史,而是要正人的本性,这本书也是作者发挥思想的一个桥梁。 好了,闲言也不多叙,且说闻知通天教主将助阵洪锦,子牙感到平身遇到最棘手的难题了,通天的道德理论子牙清楚,百家巨子西岐论道,曾提到他的道德高强,即便准提接引慈航普贤等人皆无压制他的理论。 对手非同一般,子牙犯了难,他就和各位国师计议,提到了通天教主,太乙道长突然就想起他年轻时的一件事情。 那一次,太乙跟随老师元始天尊下山,至一集市,下了茶庄,闻有武林大会,遇一道者,连败数十英雄人物,当下就甚为嚣张,说什么勇者无敌,道行通天,天下英雄皆可不放在眼中,说话间,他口中污言秽语百出,手舞足蹈,语气极为下流。 “哈哈,谁是我敌手?不妨报出名号,单挑独斗,谁奈我何?哈哈哈,我功夫世间无双,道行通天,若有一朝我能得天下,男子皆为我奴,女子皆作我娼。” 见他如此狂妄,当时,就有一个江湖能人看不顺眼,仗义执言,劝导他:“这位道者,你不要这样狂妄,把天下英雄都惹恼了,能有你好过?你要知道,天下能人辈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山更比一山高的道理,你这样做,不定会什么时候结怨于人,招来杀身之祸。” 这本是好话,关心与他,哪知这几句话,即惹恼了他,只见那道者,脸色一翻,即对这个江湖人下了手。 “好小子,我惹恼了你又如何,空口无凭,试试拳脚上功夫吧,只有真功夫才能在这里说话。” 江湖人名叫萧禽,本是一方霸主,一位响当当的英雄好汉,拳脚功夫很好,见对方如此狂妄,怎咽下这口气? 他们言语不合就相斗在一起,斗了几招,拳脚上本是难分高下,那道者就不耐,忽然抽出宝剑,刺翻了萧禽。 众人听到这里,俱是啊了一声,道:“他竟是如此毒辣?居然不按规矩出招?”太乙点点头,继续说下去: “是的,他那时正是年壮血性,手段毒辣,师尊不忍好汉惨遭毒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