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演义_第七十回离三山母女流泪 论道德慈航略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回离三山母女流泪 论道德慈航略逊 (第2/3页)

世一生无病无灾痛又为何因?多病只因他前世酒rou凶,****无忌度;无病无灾因他前世悬壶,真心救助世人疾病多;又问为什么有人一生无妻儿?又人今生守寡又为何因?无妻因他前生偷jianian,谋取窃盗他人妻;寿寡因她前世轻贱丈夫身;又问为什么有人长的貌美,夫妻又能同寿,这是为何因?只因他们前世花前念吾因果经,二人同念经,一世才能永长久;又问那父母能得双全是为何因?多子多孙为何因?父母双全因他前世敬重孤独人;多子多孙因他前世不杀生,乃是开笼放鸟人;又问无父无母是何原因?一生无子为何因?无父无母因他前世忤逆是个不孝徒;一生无子因他前世曾经水中溺死婴。”

    慈航话音既落,下面已是一遍赞誉,掌声不断,哄声此起彼伏。“讲的好呀讲的好。真贤能也。”

    武王弟姬叔康也赞道:“慈航尊者这道理讲的好,通俗易懂,大家都能听,啊,王兄,慈行尊者乃是尚父为我们西岐请来的真真活菩萨呀。”

    接过王弟的话头,武王应了是,随即,他亦是赞慈航道:“观世间因果,察人间善恶,不愧为南海活菩萨。”

    得了武王的赞赏,民众更是敬戴慈航,于是,南海活菩萨慈航之名远扬,渐为西歧妇孺皆知,若有因果善恶,俱来请教。

    民众仰其道德,俱都结伴来听慈航讲课,各位,这当中就有婵玉华姑和李靖夫人,她们都是慈航尊者虔诚的信徒,为了扩大影响,武王特备讲演厅堂以供慈航讲道。

    西岐民众但有疑惑,必来向慈航尊者请教,西歧遂成为民众修身养性的福地,倡导因果之乐土,自此后,西岐一方竟是人人行善,个个添香,武王的名声更是大震于诸侯,一些小诸侯皆以来西歧听道为荣。

    西岐武王重视道德,各方道家就齐集西歧,谈经论道,引领风sao,当时,前来西岐的道德尊者还有文殊道长,普贤道长,黄龙道长,玉鼎真人,赤jingzi,云中子等等,他们俱是各方道德领袖,当下是各显神通,引领风sao,俱成西岐一方风云人物。

    如此过了一阶段,他们的名声竟又引领来域外两位道德尊者。

    这两尊者,分别叫接引,准提,他们本居于岐山之西,离此尚有千余里路程的域外灵山,各位,上文曾提到泗水流域有一灵山,那是朝歌难民聚集之所,然此灵山非是彼灵山,彼灵山在泗水流域,成为朝歌难民流落之所后,山也因之受污,故被后世之人又称为小灵山,而此灵山地处域外,那里的王者亦是贤明,德才俱备,善集各方道德,把这灵山之境打理的分外美丽,清新宜人,更是道者云集之所,故又被称为大灵山。以致传到后来,西游记的故事里就有了真假灵山之辩。

    接引准提二位道人来自域外灵山,他二人在域外也是大大的有名望。在那一方讲道,在百家辩论中亦是最强者,深受那一方的万民尊重,当他们听到西岐这一方有道德高人,一则想兼并,吸而收之,二则想压制,以我之道为尊,所以,他们结伴来到西歧,欲与慈航等人比试道德,分出高下,按照惯例,当政的主事为他们准备了讲坛,开了课堂。

    起初,歧山之人并不识接引准提,只因他们一次讲道,被武王首肯,他们因之而声名大振。

    那一日,武王听说有西方二位尊贤在此传道,就亲来道场,听诸位辩论,彼时,听者甚众,武王示意下属,“不要惊动众人,找僻静处悄悄的听了。”

    从人得令,就寻那人口寡少的地方,安排武王听各尊课目,那准提正讲父母恩重难报。

    “各方檀越,汝等听真,我今为汝分解父母恩难报,假如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肩破血流,骨折精髓尽,又经千百劫难,犹不能报父母恩重。假如有人,遭遇饥荒,以已身rou进与爹娘,此亦似微尘,难报父母恩重,假如有人为了爹娘,剜其双目,挖其心肝,血流遍地,或者是遭受万千刀戟刺身,受炮烙,吞铁水,又经千百劫,犹不能报父母恩重。

    今为汝等讲解父母恩,父母与汝有十重恩。

    第一是怀胎守护恩:汝因劫缘来,托生在母胎,体重如山岳,动止母含灾。

    第二是临床受苦恩:怀胎十个月,产难将来临,朝朝如重病,惟惧死来侵。

    第三是生子忘忧恩:慈母生儿时,血流似屠羊,闻儿健欢喜,闻悲彻心痛。

    第四是咽苦吐甘恩:苦由母来咽,吐出是甘甜,但要孩子饱,慈母费心机。

    第五是回干就湿恩:****充饥渴,罗袖掩风寒,将儿湿移干,慈母不求安。

    第六是守护扶养恩:慈母如大地,严父配比天,终日怜且惜,不以怒目向。

    第七是洗濯不净恩:水洗芙蓉现,脸色夺莲红,只为怜儿女,慈母改容颜。

    第八是远行忆念恩:子出关山外,母忆泪千行,日夜心相随,肝肠寸寸断。

    第九是深加体恤恩:闻子远行去,思子夜卧寒,子大代父走,慈母心内酸。

    第十是究竟怜悯恩:母即一百岁,也忧八十儿,恩怜无歇时,命尽始分离。”

    听到此刻,武王不禁叹道:“不愧为西方道德魁首,竟是高于一筹。”

    各位,只武王这一句,被那好意的听到,即传了开来,以后,就掀起了一些道德人士欲于接引准提的比试之心。

    且说接引准提闻知武王在此听讲,就停课来拜,礼节甚恭。

    “贤王有礼了。”

    武王亦是以礼敬之。“尊者有礼了。”

    各方道者听闻武王在此,都停课来观。

    接引亲为武王拂去凳上尘埃,端来香茶敬上,武王很是感动,心中高兴,又见道者云集,亦是有意成全一部分道者的比试之心,乃遍邀群臣一同外出踏青。走至野外,众道是各扬道德,各持高雅,却也是难分高下。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