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回叉杵相逢在边关少女情思亦着颜 (第3/3页)
直到今天我们这里还在用,如果那一家小孩脾气不好,别人就会说,“吆,你家下孩多闹害。”意思就是说他脾气厉害,不好管教。 总之,关于奴叉闹害的传闻,到最后就越传越玄了,直到明朝,许仲琳老先生写封神榜时,传闻已变了多少版本,你想呀,三千年前,在那个时侯,关于这类的事件,什么记录都没有,许老先生只听闻什么奴叉闹害,就以为这是什么东西,他再也想不到这是指一个少年人的本领高强,他只是依着自己的想象,按自己的主意,凭空想象一个叫哪吒的人来大闹东海,其实,这是他故作高明了,他挖空心思,搭上了龙王三太子敖丙的性命,本以为这样,就可把奴叉闹害的事情完全了。 唉,他这是差了,有了错误,当然,他的错误还不止这些,例如韦杵,他又是怎么写的?他写到韦杵时,就说这是韦护,手里持着的是降魔杵,于是,他就在这上面加以妖魔化。所以,这故事传到后来,韦护也就成了韦陀,成了佛教守护神之一。 各位,关于本书以上所说,也许会有人持相反的意见,持不同的观点,哈哈,这是可以谅解的,毕竟争鸣越多是越好,只有争鸣才有进步嘛。 在这里,为了释疑,黑夜先生再把他这样说的缘由解说一下,在上古,或在商周时期,人名以单字为多,虽深奥但也简单,像尧,舜,禹等等,当然,这无论是他自己起的,还是后世追封的,总之,单字符合当时的国情,适合所有人的记忆。 历史自是不断的发展,到了商朝或又是一回事,但祖训是有的,以单字为名也是大多人的愿望,简单又易为大多人的接受。像帝乙,帝甲这些人物,名字简单极了,就叫甲或乙。 或有人会堵黑夜先生的嘴,他书中这么多人名,怎么多是双字,三字,甚至四字。嘿嘿,这不是写小说给大家看吗,如果书中都是单一的人名,大家哪能分得清?在这里,为了把故事写下去,我在下面就把韦称着韦杵或韦,幺奴或是称作奴叉了。各位,所有这些,下面不再一一解释了。 呵呵,闲言少叙,书归正传,却说韦杵回营,元帅张山难免有点抱怨,语气也强硬,“大胆韦杵,双方为敌,战场上你死我活,那有停下歇息闲谈的?” 韦杵道:“元帅,你莫恼,这是我上战场以来打的最痛快一仗,那小子倒是好武艺,明日当还和他再战几百回合。” 他的言语中倒有点相惜之意,有那偏将焦龙,焦虎就说:“元帅,不可,不能再让他如此胡来,他门这样打下去,三山关要到哪天才能打下来?我们现在是攻关要紧,不能给他如此拖拉,明日趁他二人打起来之际,不如我等一拥而上,仗着人多势众,强行夺关,早日完成南王的霸业。” 元帅张山点头同意。“好,不错,此事就交给你兄弟去做准备。” 李氏兄弟回营,邓九公高兴,摆上宴席,高举庆功杯(当时没有小酒杯,可能是觞鼎一类的容器),一扫多天来的阴影,众将开怀畅饮。九公道,今日幺奴首功,当上报朝廷,予以嘉奖。 李氏兄弟武技是如此超群,非一般人可比,婵玉最是高兴,怪自己路上差些走了眼,呵呵,今晚月光如此之好,父亲也如此豪爽,她心中也自是高兴,少女的心,更被大公子的翩翩风度所迷住,奈何大公子却又腼腆,望也不敢望她一眼,少女的心里,难免就想引起他的注意,她也就出现在庆功宴上。 李家大公子虽寡语,三公子却是口无遮拦,什么话都能出口,“啊,邓jiejie好美,老天,你把美人jiejie送给我吧。” 说这话时,他虽也还有点风度,却难脱孩子气,和他的一身武技难已映衬。婵玉无意中听着了,心中就想,他如此性情,倒是坦率,虽无意于他却也应念他有情意,只是此性情用在战场上怕吃了亏,当有必要警醒他们。 想到这些,她就提醒父亲,“父亲,张山元帅未胜,岂能干休,他必还有所为,我们这边也要有所准备防御才是,不要喝的太多,还是让大家早一点休息。” 九公含笑而应,他对婵玉道:“女儿,以前为父为他所骂,主动没有出击,所虑者只是韦杵,他太过厉害,本部无人能敌,今李三公子既能敌得住他,为父能没有安排吗?女儿,为父已早有安排,你就放心去睡吧。” 这一夜,婵玉睡的很香,那是谁的影子已经隐隐约约出现在她的梦中。 天明,她的嘴角犹挂着睡梦中流下的涎水,她慌乱着抹了去,含羞一笑,穿戴起来见父亲。至帅府,邓九公正在派兵谴将,九公道:“昨日李公子见头阵,立了大功,这也是因为张山没有料到我军请来高手,匆忙之中,他准备不足致有所败,今天,他必穷其兵力出动,势在必得,我们不能不加防备,邓秀,你伤势初好,留守城墙,以作接应,邓荣,你引一小队人马,绕过前面山头,抄小路抵敌营后方,一但这前面打了起来,你就在那后面放起火来,并多带擂鼓,大声呐喊,其军心自然动摇,啊,不要小看了你这一队,此乃取胜关键一着,你万不可失手,邓魁,你引一队人马,绕过山头,在彼退兵路上,设下埋伏,多用那滚木,雷石。太鸾,你引一队人马抄其右侧,多用鼓点旗帜,作为疑兵,待其兵乱,即加点擂鼓,那些兵士必更加惧怕。李家兄弟,婵玉,其余诸将同我正面迎敌。” 众将皆领令而去,九公与其余诸将同至山头,察看地形,只待南军来时,再开城迎击,九公笑谓:“此乃以逸待劳,彼军来时,我方不可急躁,待其军在太阳下,晒一晒,生那急躁之心。彼假借征讨佞臣之名,清君侧,实乃狼子野心,欲得天下,那些兵士多非自愿,岂有心甘卖命之理?” 李大公子道:“元帅所言甚是,今定当擒拿贼首。” 九公则拉着李大公子的手,道:“贤契,战斗开始,你就负责擒敌首元帅张山,俗话说擒贼先擒王,那张山一擒,彼兵自败。” 大公子点头而应。“元帅,你放心,这一次,我不会让他跑了。” “好,好,好,这就有劳李公子了。” 这正是: 九公胸中有奇谋,一战成功声名走。 为了成汤江山固,浴血奋战边关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