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演义_第三十四回黄飞虎午门反商闻太师北海凯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回黄飞虎午门反商闻太师北海凯旋 (第2/3页)

飞虎不免四顾,当他看到西歧大将军南宫,太颠。闳夭、辛甲,辛免等人站于一旁,皆是气宇轩辕,雄姿英发,不由他不心虚,更有上大夫散宜生和四公子周公旦等人,皆是儒雅白净,文采飞扬。他们站立在两旁是各据威仪,令飞虎不能小瞧。

    西歧藏龙卧虎,有着能人无数,飞虎看后是暗自喝彩。此刻,他不过是朝歌一走卒,丧家之犬,何必还显摆,让他人还拿着上臣待?

    啊,能得收留已是不错,夫复有何求?

    想到这里,他屈膝跪下,伏于武王姬发面前,开口道:“难臣乃朝歌的叛臣,被当今家天子视为贼寇,今能得西岐大王收留,已是万分感激,岂敢再作此无端的非分之举?子牙丞相,西岐的大王,飞虎愿效力在您的麾下,听候您的调遣,从此后我们两家是将打一处,兵合一家,共进朝歌,擒jianian臣贼子,诛妖妃苏妲己,报长公子伯邑考朝歌醢尸之恨。”

    武王得子牙示意,依旧再请。

    “武成王,你乃是朝歌顶梁柱,上国的大将军,到这偏野之地来只怕屈待,理当上座。”

    见飞虎犹疑,子牙亦是再请。

    “飞虎大将军,当今天下,唯有你是德高望重,在这里理当作上宾待,啊,你请上座。”

    子牙和西岐武王话里含着游弋,不肯容纳,飞虎就痛哭起来,他道:“姜丞相,莫非您和西岐的大王是怕我黄飞虎心不诚实?怕我是堂堂的天国上将,此来没有诚意?或因西歧是诸侯小国,我等投西歧来是一时无奈,心并不诚实,一旦得势还会闹回朝歌?或是怕上国之臣委屈,难得实在?好好好,姜丞相,大王及其诸位将军作证,飞虎在这里起誓,啊,过往神灵听真,飞虎在此宣誓,请你们得便停留,把我的誓言记载,请天君留案,西歧武王仁义布天下,忠信达万民,乃是有道明君,黄飞虎今天愿拜他为国主,甘愿俯首为其下臣,永保西岐武王为西岐创下不世功勋。”

    闻飞虎之言,子牙大喜,急忙上前搀扶,“武成王太多礼了,何必如此,难道武王还信不过你吗?”

    飞虎作势恭请武王上座,待武王落座,礼拜已毕,复与子牙相对,飞虎道:“丞相,你是群臣之首,当辖与大王左右,飞虎不过一难臣,怎敢得你如此担待?从此以后,万不可这样,否则,飞虎唯有死而已,丞相理当在上,应接受飞虎相拜才是。”

    子牙却不过,受飞虎的推崇,随他拜了,于是,群臣又相互作礼,团着一处,待相闹已毕,武王在那上首就宣旨道:“原朝歌镇国武成王黄飞虎将军投我西歧,乃我西歧军民的荣耀,自此之后,我西岐国力必为大增,故特封黄飞虎将军为西歧开国武成王,享大元帅衔。”

    飞虎相谢已毕,武王就令工匠打造武成王府。

    辛甲,辛免在朝歌与周纪,黄明相识,今日见面,自是分外高兴,相互戏闹作乐,武王见了,就赐宴同乐。

    自此后,西歧谋有姜子牙,武有黄飞虎,不久,他们即兵出歧山,为大周赢得天下立下了基础,飞虎也就此赢得了创世功勋。

    各位,书到这里有点过了,呵呵,尾着一根线说过了头,有请诸位谅解,还且回头述说飞虎当日离朝歌后,朝歌城内的情形。

    那日,纣王见飞虎反了,自也恼怒,令兵马追下去,却是无功而返,即便这样,纣王仍是分别奖赏了尤浑费仲等,感谢他们护驾有功劳,其余众将亦皆有封赏,其中赵甲抵了理徵的位置,升为朝中的行刑官。(各位,这里的故事详细都在本书第二部分中,这里就不详解了)

    比干丞相死,飞虎亡命偏野,至此,尤浑费仲的胆子更是大了,在朝中完全是只手遮天,花天酒地,吃喝玩乐,****作乱,这都不在他们话下,在此也不多举例,以后自会从其他事件上来佐证。

    各位,本书第二回曾提到闻太师征战北海去了,这十几年他的情况是怎么样呢?若是大商朝中有他在,jianian贼尤浑费仲还敢这样吗?

    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本书前文没有顾及到对闻太师征战北海的表述,今再也挨不过去了,也须提一下,闻太师在北海和袁福通斗勇斗智,他是披肝沥胆,精心竭力,不敢有一丝懈怠,争斗了十几年,袁福通终为他所伏,这一日,闻太师班师回朝,知道了朝中这些年变故,他是感触颇深,商容比干死了,胶鬲夏招死了,黄飞虎远走西歧。这都是大商朝的顶梁柱,栋梁才呀。

    闻太师惋惜之余,感触颇深,黄飞虎乃是大商朝的绝顶高手,马上一把刀,运转自如,得先帝看重封为武成王,现在他也反了,朝歌的栋梁才一个个都走了,大商朝是否就会没落?成汤的不幸是否将要开始了?

    或有人会问,闻太师与比干王爷在朝中明争暗斗,属于对立的两派,比干等一帮人死了,闻太师该高兴,前进的路上再无了羁绊,还惋惜什么?

    这个话就有些难说,闻太师和比干两人,在朝中虽是明争暗斗,但是,并没有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他们斗的光明,斗的磊落,都是保护成汤江山的忠诚奴仆,无论他们怎么争,怎么斗,出发点都是为成汤江山好。比干交结诸侯,是希望他们为成汤江山效力,并不是希望他们反叛。闻太师交结七十二兄弟,是为了壮大自身的力量,为成汤江山的安全起稳定作用。

    而尤浑费仲二人不同,他们出身不好,在朝中,一向不被别人瞧得起,所以,他们就挖空心思专营,向纣王讨好,一旦得到了纣王的赏识,他们就为所欲为,忘乎所以,他们所作的一切,都为了一已私欲。

    也就是说,闻太师和尤浑费仲两个也不是一路人,太师也瞧不起他两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肖。

    当初太师在朝中时,遍收门徒,他征战北海后,一些门徒没了靠山,转投到尤浑门下得意,也有瞧不起尤浑费仲的,没有投靠他们,夹杂在尤浑费仲和比干黄飞虎的争斗中,坚持着自己的见解,听说太师回来了,就来找太师诉苦。

    太师听了他们的汇报,了解事情的原委,他就怒起来,但他不好去责怪纣王,只是恨起了尤浑费仲两jianian贼误国,四下诸侯反叛,皆是他们搞的鬼。

    到了这时候,闻太师就怒气冲冲提着金剑上了金殿,对着纣王提了八点建议:“老臣闻仲启禀陛下,为平北海袁福通贼寇,臣克己奉公,勤勤恳恳,十几年来,臣没有睡一个好觉,这一切都是为了成汤江山得已永固,所幸不负陛下所托,今终得凯旋归来,一但闻知朝中这些年来变故,老臣却甚为心寒,陛下如此对待下臣,只恐乱了群臣之心,今天,老臣不避冒犯天颜,特陈八条建议,愿陛下采纳,老臣则不胜欣慰。”

    第一条,废炮烙,醢尸两大酷刑。使群臣安心,再也不生乱。

    第二条:遣天使安抚东南,寻两皇子回归,使成汤血脉不断。

    第三条:遣天使至东海,招安平灵王,使比干王爷之子重返朝歌。不失成汤宗脉。

    第四条:填酒池,虿池,rou池,朝歌万民自安。

    第五条,为姜皇后灵位安设庙堂,供人敬仰。

    第六条:广开言路,莫失忠谏之言。

    第七条:整理**,莫让宦臣扰政。

    第八条:废除佞臣尤浑费仲兵权,派兵西歧,迎武成王黄飞虎返回朝歌。

    各位,这时候的闻老太师应该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